2024091804:02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独立调查丨深圳粤海故事①:一粒种子,一次对标,一片森林

新闻聚焦admin2024-09-1431

写在前面

7月下旬,我跟济南总部的同事交流选题的时候,由热点事聊到热点地,“粤海街道”突然跃进我的脑海,也引起同事的兴趣。过去数年,粤海街道,名闻遐迩,有人戏称美国打压中国,中国派出一个粤海街道就够了。为什么是粤海街道?它究竟是怎么来的?它为什么诞生在深圳?它为什么从全国那么多条街道中脱颖而出?

由此,粤海街道,正式入题。通过访谈多人,我尝试来个“粤海故事”系列,梳理一下粤海街道的发展历史。

今天发出的,是此系列的第一篇。

粤海街道范围(百度地图)

20世纪80年代的粤海片区

海报新闻记者 张玉升 深圳报道

粤海街道,正式设立于1991年。早在20世纪80年代,它所在的片区,绝大部分区域还是一片海。

想想看,昔日的滩涂和海域,历经30多年的持续填海和建设,变身为今天的高科技园区,处处高楼耸立,遍地科技企业,上市公司就有100多家,这就是粤海街道的神奇。

采访之初,我就好奇,粤海街道是如何变成今天这样的?深圳其他地方为何没有成为粤海,反而是一个填海而来的地方呢?

围绕这些问题,我在微信上先把问题抛给了深圳市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朱荣远。他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原副总规划师,早在1984年,他便来到深圳,参与编制了《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历时3年完成的这份规划,对深圳影响深远。

朱荣远先是用一句话回复我,简明扼要,又直击要点——“源自深圳大学第一颗种子和后来的不断耕耘,在成功与失败中积累的地气。”

7月26日晚上,在位于南头古城的万科城市研究院,我见到朱荣远,听他分享了一些往事。

20世纪80年代的深圳科技工业园

一粒种子:有了深圳大学,就有了一个片区

1983年,深圳市筹建深圳大学,清华大学的罗征启“南征”深圳,主导了深圳大学的校园规划设计和学科建设,尤其是深圳大学建筑的布局,顺应深圳湾的自然地理特征,浸透了罗先生的用心。

“深圳大学创办后,很快就成为城市知识集聚、交流和传播的基地。”朱荣远表示。

两年后,1985年,深圳大学吸引来了第一位邻居——深圳科技工业园。为何会有这个科技园呢?

原来,这是深圳对标美国硅谷的一次直接学习。朱荣远说,中国科学院的一群人,怀着理想来到深圳,希望参照硅谷“产学研”模式,在深大旁边创建一个科技工业园。

朱荣远特别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当年从德国回国的张翼翼,他是深圳科技工业园总公司的第一任总经理,“那个时候眼界决定一切,他会开车,很喜欢喝啤酒……”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朱荣远所在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为科技工业园做了一个总面积为3平方公里的规划——深南路以北1平方公里,深南路以南2平方公里。第一期启动是深南路以北,但遗憾的是,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说科学家不擅于经营,第一期做完,第二期就没有做下去。”

朱荣远表示,但这颗种子已经播下去了,整个片区已经变成和深大相关,和科技工业相关。

现在的深圳大学

一次对标:吸引比尔·盖茨首次来到中国

“再后来,到1999年,深圳市引进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众多内地院校,以及香港的高校,建设了虚拟大学园和研究生院,就放在深圳大学旁边。”朱荣远说,伴随着这些“外联内引”动作的开展,深圳大学周边片区就被广泛认知和定义,各界“合并同类项”,相关的人才和资源纷纷汇聚到这里,慢慢就变成了一个积少成多的事情。

说到这里,朱荣远特别提到微软总裁比尔·盖茨第一次来中国。比尔·盖茨花了半天时间从香港来到深圳,就是来到粤海片区。贝聿铭的儿子还为某软件园做了一个规划设计图,“现在高新区还能看见的那两栋十字型的建筑,就是参照当年硅谷的模样(建造的)。”

朱荣远接着说,某软件园最终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持续下去,但是第一次把风投和创投的概念引进到中国,引进到深圳,这对深圳后来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无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是在1987年底随队去看的新加坡,是第二批。此前的第一批,去了硅谷。所以回看上个世纪80年代的深圳,那个时候的观念很先进,先进的关键是心态放得特别开,就是把眼界打开,去看世界上最现代的东西。”朱荣远感慨,无论是创建深圳大学,当年开工建设,实现当年招生,还是学习硅谷模式搞产学研,当年深圳老的那一批市领导以及中科院的一帮人,他们的理想和追求,闪耀着光芒。

腾讯所在的粤海片区

做对选择:先有“小湾区”,后有“大湾区”

访谈朱荣远次日,我又约见了陈学军。他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南下广东,曾就职于深圳市科技局,参与初创深圳高交会,是大沙河创新走廊的主要策划者。对于粤海片区的发展和历史,他又给出了另一番解读和观察。

首先,回到深圳当年为何对标学习硅谷,“因为硅谷有斯坦福大学,所以在深圳大学旁边搞高新区,是一次典型的‘抄作业’,硅谷是湾区,高新区也是湾区。”

陈学军所说的高新区,也就是朱荣远说的深圳科技工业园。

说到“抄作业”,陈学军笑着说:“当年抄作业抄到什么程度?连人家的毛病都抄回来了……”

为何这么说?

原来,早在深圳科技工业园启动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规划商业,全是写字楼,“因为硅谷里面没有餐厅,美国人没有午餐午休的概念。中午饿了,一个三明治,最多用微波炉热一下。所以高新区最初十年最头疼的是什么?是吃饭问题,高新区的配套,全靠附近的城中村大冲村来解决。所以有人说,大冲村是高新区的‘奶妈’。”

不过,陈学军也表示,“实事求是地讲,当年深圳学硅谷,‘抄作业’抄得也是可圈可点的,是非常值得肯定的。回到当年,世界那么大,即使抄作业,抄谁的作业?什么时候抄?当年选择抄硅谷,而不是波士顿、休斯顿,或者美国其他的地方,深圳无疑做对了选择。”

陈学军强调,深圳,是先有了一个“小湾区”,后有现在的“大湾区”。

说到粤海片区的吃饭难,机会,往往隐藏在看似不起眼的难点上。

20年后的2006年,在遍地高科技公司的粤海片区,就生长出一家名叫“鑫辉餐饮”的企业,从为园区写字楼供餐起步,现已发展得风生水起……

有关“鑫辉餐饮”,有关粤海片区的下一步,且听下一篇分享。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