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6:02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人间丨反对家暴 有时就像在反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新闻聚焦admin2024-06-19171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陕西西安报道

相比于其他毕业生的作品,桃子(化名)的作品显然是“缺乏”艺术想象力的,但这并不影响这组作品所传递出的思想和价值。

没有诸如对生命、自然、秩序、未来等宏大命题的思考,桃子的作品更聚焦对具体问题的解构。作为观众,无需太多的艺术鉴赏能力和素养,就能很快明白她要表达的立场——关注并反对家庭暴力。

在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展上,这组“直白”的作品吸引了众多目光,在社交媒体上也引起了广泛讨论,这超出了桃子的预期。虽然这当中也夹杂着一些攻讦谩骂,但整体上,讨论并未偏离反对家暴的议题,这也让桃子松了一口气。

正在展出的《关中印象之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

家暴只是家暴

桃子又拉黑了几个人。

这组《关中印象之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的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引起广泛讨论后,桃子每天都能收到不少评论和私信。有讲述自己经历的留言,也有不堪入目的攻讦谩骂。对于后者,桃子选择了拉黑。

让桃子最不能忍受的,是有评论认为她在利用性别议题搞对立、蹭流量。为此,桃子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账号上置顶了这样一段话“项目只针对谚语本身,无关男女对立,家暴没有性向,家暴只是家暴,愿更多人关注到这个公共健康问题!”

在接受海报新闻记者采访前,桃子也一再强调,“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虽然是流传于关中地区的一句俗语,项目也利用了这句俗语,但项目本身是无关地域的,家暴本身也与性别甚至年龄无关。

就比如《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办法》第五十条明确,目睹家庭暴力的未成年人是家庭暴力受害人。

但让桃子庆幸的是,整体上讨论并未偏离反对家暴议题。发布一周,桃子的作品在社交媒体上已经获得133.4万个赞、39.9万次的转发以及3.4万次的收藏。

更重要的是,还有4.3万条评论。其中,不少人讲述了自己经历的或者看到的暴力行径,也有人讲述了他们自己反对家暴的经历,这些勇敢的人收到了其他网友的赞扬与鼓励。

一名网友的讲述获得了25.9万个赞。他说:“我亲哥经常打我嫂子,有一次用火钳打得浑身是乌青,医院住了三天,我给我嫂子钱让她起诉,跟我哥离婚了,我哥不同意,我上庭作的证。”

更多网友分享了自己对家暴的看法,不少评论已形成共识,认为家暴不仅仅存在于男对女,也有女对男,还有家长对孩子,对老人。比家暴更可怕的还有冷暴力。

社火表演现场(受访者供图)

躲起来的“受害者”

桃子告诉记者,这组作品实际上违背了一般的创作流程。

第一次听到“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时,桃子是震惊的,“这样的俗语怎么会流传到现在”。由此,桃子试图去寻找答案。这一过程,最终用面塑和社火的形式呈现出来。

“一般是先做调研,找出问题和结论,再用艺术形式去呈现。”桃子表示,在作品成型的过程中,自己实际上并未获取足够多的样本。

但好在,全国妇联、最高法等机构以及媒体披露了一些数据与案例,足够支撑家暴在某种程度上是广泛存在的。全社会应该对这一暴力行径坚决说不,并对施暴者给予司法层面的惩戒。

在反家暴法颁布和施行前,2011年发布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24.7%的女性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的家庭暴力。

桃子告诉海报新闻记者,作品完成于去年7月,过程并不顺利,虽然当地自乐班的叔叔阿姨很乐意在盛夏做一次社火表演,但他们的出发点更多的是娱乐和热心肠,“他们认为我在做一件好事,所以愿意帮忙。”

但桃子更想知道的,是隐匿在院落高墙后的亲身经历。“做面塑的过程中,阿姨们围坐在一起,就当拉家常一样,提起过那么几句,但都不愿意往深里说。”事后,桃子专门又拜访了一位参与的阿姨,两段不幸的夹杂着家暴的婚姻经历才被和盘托出。

而这样的困境依旧存在。对于反对家暴的项目,桃子想要继续深入,她尝试联系一些给她留言的网友,邀请其更加深入地就这一话题进行探讨,但最终这些邀请都石沉大海。

在匿名背后,被家暴以及如何摆脱的经历是可以分享的勇敢者的故事,但一旦要面临公共的审视,家暴似乎又藏到了更为隐秘的角落,这让桃子感到遗憾。“但也能理解,除非是正在经历,有寻求帮助的诉求,不然谁愿意揭开自己的伤疤呢。”

反对家庭暴力有时就像在反对一个看不见的“敌人”。

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家朱迪思·赫尔曼在《创伤与复原》一书里写道:“从未经历过长期恐怖或不了解高压控制手段的旁观者,总以为他们在类似的状况下,会比受害者表现出更大的勇气及抵抗力。”

一名表演者手持道具表演家暴现场(受访者供图)

十年间家暴比例下降5.2%

桃子对这组作品的预期并未设限,“更像是往湖面里扔一块小石子,看看会泛起怎样的涟漪。”但是一位参与项目阿姨的反馈,还是让桃子感到困惑。

在谈及参与项目前后的感受时,一位参与的阿姨表示,“那就是希望社会都能来关注弱势群体。像阿姨,哪里都不是家,没有分得房产,不给立户,走到这里人家又不想领证,好像活得孤魂野鬼一样。”

将上述回答截图发给记者时,桃子配了一个“晕”的表情。

反对家庭暴力的宣传依旧是任重道远。

虽然未获得足够多的样本,但桃子依旧对反对家暴的行为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她表示,在经历家暴时,最重要的是保留证据,而这也是司法实践中的一大难点。

北京市东城区源众家庭与社区发展服务中心2021年3月1日发布的《〈反家庭暴力法〉实施5周年北京市涉家庭暴力案件司法大数据分析报告》指出,加害人在施暴后通常擅于通过献殷勤、忏悔等方式取得受害人谅解,但家暴的取证时效性要求较高,一旦错过最佳取证时机则难以获得充分证据,使受害人在将来的诉讼救济中陷于被动。

不过,在司法实践中,家庭暴力的行为被进一步明确,惩处措施也进一步趋严。

在2023年国际消除家庭暴力日来临之际,最高法发布了十个典型案例,进一步明确精神暴力也属于家庭暴力。典型案例中,丈夫李某采用喝农药、跳楼等自残自伤方式威胁妻子王某,虽然施暴人没有采取直接谩骂、威胁的方式,但其自残自伤行为使王某处于惊惧的心理状态,精神的不自由亦属于精神侵害,故人民法院对王某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请求予以支持。

6月15日,最高法发布中国反家暴十大典型案例(2023年),传递对家暴案件从严惩处的裁判态度,以警示家暴者。在一般司法实践中,对家庭纠纷引发的犯罪案件,可以酌情从轻处刑,但家庭暴力不是家庭纠纷,不能成为对施暴者从轻处刑的理由。

今年的最高法工作报告也指出,家暴不是“家务事”,反家暴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明确恋爱、同居遭遇对方暴力,可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发出各类人身安全保护令5695份,同比增长41.5%。

由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四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调查标准时点为2020年7月1日零时)显示: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对家庭暴力概念的界定,在婚姻生活中女性遭受过配偶身体暴力和精神暴力的比例为8.6%,比2010年下降了5.2个百分点。说明反家庭暴力法颁布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在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方面取得成效。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