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02:08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小心被“开盒”!百余名主播中招 你也可能成为“猎物”

新闻聚焦admin2024-06-1529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种叫做“开盒挂人”的新式网暴。

可能只是通过一个账号、在社交媒体上一则不经意的留言、或者是一次购物经历……你的全部个人信息就能被顺藤摸瓜“开盒”出来。私人照片、身份证号、家人信息、住址及名下财产,一览无遗,被不法分子随意在网上散布。

作为“人肉搜索”的升级版,“开盒挂人”是一种更为恶劣的网暴行为。

百余名主播被“开盒”

小李很喜欢某款网络游戏,经常在网上发布视频,分享自己的游戏经验。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位陌生网民发来的图片,图中标出了他的照片和家庭地址,手机号也被作为一个“教育热线”公布在网上。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随后,小李不断被各种电话、短信骚扰,白天晚上连续不停。不堪其扰的小李只能暂停使用这个号码。但对小李的骚扰并没有停止,有不明身份的人在他经常活动的网络平台上发布了很多侮辱他的视频,并多次提到他喜欢的那款游戏。小李猜测,可能在玩游戏时和对方有分歧。

小李的遭遇并不是个例,据央视报道,在杭州警方最近破获的一起“网络开盒”案件中,有一百多名受害者是网络主播,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主播桃子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个粉丝私信我说,看到了我的个人信息,包括我的身份证、家庭住址还有电话。莫名其妙给你‘开盒’了,后来,经常有人在深更半夜休息时间打我电话,而且都是一些偏向于骚扰性质的。”“开盒挂人”受害者桃子(化名)说。

“开盒挂人”这种新型的网络暴力给“被开盒者”带来了难以愈合的伤害。其暴力行为不仅在网络上,还会延续至现实生活中,给受害者造成更直接的伤害。一位“被开盒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的家庭住址被人发布在网上后,他陆续收到了一些陌生人寄来的不明物体,其中还有化学品。

寻找“猎物”宣泄情绪、赚取流量

为什么有些人要在网上散布别人的信息、隐私,甚至进行攻击、威胁呢?这背后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开盒者”,仅仅只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把曝光别人隐私当成释放压力或者取乐的手段。有的“开盒者”则是为了吸引眼球、获取流量和更多粉丝。

据央视报道,一名嫌疑人严某表示,这类为赚取流量而“开盒”别人的“开盒者”,通常有自己专门的小圈子。平时,他们会在各类社交平台上找寻“猎物”,还互相分享信息。对于他们来说,被“开盒”的人越有名,越能提升自己在网络上的热度。于是,许多名人、网红就成了他们的目标。

“开盒挂人”形成黑色产业链

还有一些“开盒者”,把“开盒”变成了一门生意,为一些想“开盒”别人又不懂技术操作的人,提供专门的“开盒”服务,收取费用。相比过去的网络曝光个人信息行为,这种“开盒”危害更大。

为了让更多网民参与到“开盒”当中来,“开盒者”经常在网上制造矛盾、挑起纷争,引诱网民去“开盒”别人。这个方法不仅给“开盒挂人”犯罪团伙带来了不小的收益,也让他们身边聚集了一批热衷于“开盒”别人的网民。

图源:视觉中国

于是,这些不法之徒在网络世界横行,他们经常在一起讨论如何骚扰攻击他人,还会向一些网络团体宣战,以成功“开盒”来彰显自己的神通广大。

此外,为了让“开盒”行为更具杀伤力和影响力,一些“开盒者”在曝光别人隐私后,还会设计一些更恶俗、猎奇的行动,吸引网民围观。一名“开盒者”在清明节时,去“被开盒者”家附近,焚烧对方的照片,并做成视频在网上发布。

“让别人在压力中选择投降,这个压力也是步步紧逼出来的,短信轰炸是最基础的,后面是查别人的照片,做恶搞照片和恶搞视频,再后面就涉及到家里人,然后去线下烧照片,就是要让对方担心家里人因为我受到牵连。”“开盒挂人”犯罪团伙成员祖某(化名)说。

情节严重可追究刑事责任

“开盒挂人”不仅是不道德的,更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2023年9月25日,“两高一部”发布《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及:组织“人肉搜索”,违法收集并向不特定多数人发布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符合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的,以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定罪处罚。

图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同年11月17日,中央网信办发文,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1个月的“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围绕社交、短视频、直播等重点平台类型,集中整治7类突出问题,其中就明确了对“网络厕所”“开盒挂人”等行为的整治。

目前,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公安机关依托“净网”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整治谩骂侮辱、侵犯隐私等突出网络暴力违法犯罪行为。从2023年5月到2024年5月,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100余起,依法刑事打击700余人,行政处罚3000余人。继续鲜明亮出严惩网暴的态度,彰显以法为器的决心。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整治和铲除“开盒挂人”已经刻不容缓。特别是“开盒挂人”已经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需要从各个环节予以打击,同时要强化保护个人信息的监管手段。网上与网下形成治理闭环,防、惩、治多措并举,才能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海报新闻编辑 邓玉莉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爱济南新闻客户端、齐鲁壹点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