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12:31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2023年新华社年度照片·国内新闻

新闻聚焦admin2024-01-05347

↑↑↑请点击观看视频↑↑↑

↑2023年1月15日,7岁的曹紫嫣抱着兔子玩偶在昆明市长水机场迎接妈妈。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023年1月22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医护人员为刚出生的“兔宝宝”留下脚印。新华社发(陈其保 摄)

↑2023年1月22日,在位于西藏日喀则拉孜县扎西宗乡杂村的家中,次旦老人的儿孙们一边弹扎念琴一边跳舞,庆祝藏历农家年。1943年出生的次旦老人在民主改革以前是“差巴”(领种份地,向农奴主支差役的人)。各种名目繁多的差役、赋税榨干了次旦家的收入,剩下的部分只够勉强生活。1959年,雪域高原开启波澜壮阔的民主改革,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被彻底废除,次旦一家也迎来了春天。如今,她家已是四世同堂,一家11口人住在新建的二层小楼里,生活富足。新华社记者 孙非 摄

↑2023年1月23日,在四川成都街头,一对父女在享用美食。新华社记者 王曦 摄

↑2023年1月30日,在江西省靖安县黄龙村,母亲余陈妹与失散32年的儿子钱芳勇相拥而泣。2021年,公安机关部署开展查找失踪被拐儿童的“团圆”行动。靖安县公安局民警在2023年初,通过网络线索比对,后经司法鉴定,最终确定钱芳勇就是钱世清、余陈妹夫妻被拐失散的孩子。新华社记者 万象 摄

↑2023年1月31日,台车在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运输鲜花。近年来,随着斗南花市鲜花加工、交易、物流体系不断完善,鲜花年销售数量和年销售额双双突破“百亿”目标,作为亚洲最大的鲜切花交易市场,这里已成为我国鲜切花交易的“风向标”“晴雨表”。新华社记者 陈欣波 摄

↑2023年2月6日,广之旅国际旅行社的首个赴泰国旅游团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出发。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试点恢复旅行社经营中国公民赴有关国家出境团队旅游业务的通知》,2月6日起,试点恢复全国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经营中国公民赴20个国家的出境团队旅游和“机票+酒店”业务。暂停了3年的旅行社出境团队旅游正式重启。新华社发

↑2023年2月16日,在贵州省从江县西山镇中寨教学点,领到新书的瑶族学生在一起交流。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大山深处的西山镇中寨教学点是一所目前仅有1名老师和17名学生的“微小学”,全校学生均为瑶族。虽为教学点,但学校开设的文化、体育、劳动、民族文化等课程一样都不少。近年来,教学条件逐渐改善,学生享有免费午餐,教师以校为家,村民尊师重教,这所深山瑶寨“微小学”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3月6日,沙特国务大臣兼国家安全顾问艾班(右二)和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沙姆哈尼(左一)在举行对话前握手。在中方支持下,沙特和伊朗于3月6日至10日在北京举行对话,并于3月10日达成北京协议,中沙伊三方签署并发表联合声明,宣布沙伊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强调三方将共同努力,维护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促进国际地区和平与安全。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2023年3月30日从西藏拉萨南山公园拍摄的雪后布达拉宫。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23年4月6日在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一杂交水稻种植大户家拍摄的已经发芽、准备用于育苗的杂交水稻种子。近年来,当地将杂交水稻制种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来抓,带动周边农民就业增收,助力乡村种业振兴。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4月6日,被告人董志民被带入庭审现场。4月7日,江苏省徐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丰县生育八孩女子”事件相关案件一审宣判,认定董志民犯虐待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六个月,犯非法拘禁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九年。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3年4月10日,安徽黄山风景区环卫工李培生吊着绳索,在悬崖峭壁间清捡垃圾。黄山风景区共有18名像李培生这样的放绳工,常年攀爬在悬崖峭壁间清理垃圾,李培生于2012年被评为“中国好人”。新华社记者 马宁 摄

↑2023年4月12日,在新疆塔城地区巴尔鲁克山,牧民哈布得拉什么·努素普别克牵着马走在春草场的一处高坡上,观看羊群吃草的情况。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2023年4月13日,新疆军区某边防团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战士在巡逻。红其拉甫边防连常年担负中国巴基斯坦边境线近百公里的守防任务。驻地平均海拔4700多米,最低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含氧量不足平原一半。边防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卫国戍边模范连”荣誉称号。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3年4月15日,人们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泼水广场泼水狂欢。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4月21日,一名读者在浙江省嘉兴市图书馆元宇宙阅读体验馆内通过触碰不同光线来感受音律的变化。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23年4月21日晚拍摄的星空下的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合成照片)。科学家利用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LHAASO),精确测量了迄今最亮伽马暴GRB 221009A的高能辐射能谱,并据此获得了对伽马暴的全新认知。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2023年4月27日,23岁的旅美归国大熊猫“丫丫”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中方兽医和工作人员的陪护下,前往封闭隔离检疫区。这是中方兽医在检查旅美归国大熊猫“丫丫”情况。新华社发(张海波 摄)

↑2023年4月30日在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黑叶猴幼猴。新出生的黑叶猴毛色呈金黄色,几个月后逐渐变成黑色。近年来,贵州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严格管控黑叶猴活动区域人类活动,减少对其栖息地的干扰,采取专人管护等措施,加上村民爱猴护猴意识的逐年提高,保护区内的黑叶猴数量在逐年增加。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5月9日拍摄的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空轨列车车体悬挂于轨道梁下方凌空“飞行”,具有不占用地面路权、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兼具通勤和观光功能。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3年5月18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挂牌。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3年5月22日,工作人员在贵州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考察。贵安新区招果洞遗址入选2020年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里出土了大量的打制石制品、磨制石器、磨制骨角器等遗物,对解答现代人类起源和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的若干重大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2023年5月23日,科考登顶队员在珠峰峰顶展示国旗。5月23日12时30分许,2023年珠峰科考13名登顶队员成功登顶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这是我国珠峰科考继2022年之后,再次突破8000米以上海拔高度。新华社特约记者 拉巴 摄

↑2023年5月27日,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了安装在卧龙境内的红外相机多次拍摄到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活动画面。这张拼版照片上图为红外相机拍摄到的白色大熊猫活动画面;下图为同一天与白色大熊猫同框的熊猫幼崽沿着白色大熊猫足迹寻找的画面。新华社发(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2023年5月28日,C919首个商业航班东航MU9191飞抵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3年5月29日,在青海可可西里,一群雌性待产藏羚羊通过青藏公路。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23年6月2日,在滇越铁路云南屏边县段标志性的“人字桥”,守桥人杨有光在午饭后提着水瓶,走向位于桥头的值班室。滇越铁路是云南省第一条铁路,杨有光在此驻守已有30余年。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23年6月2日,在平均海拔超过5000米的西藏日喀则市萨嘎县昌果乡,昌果乡护边联防队队员骑着摩托车巡逻。昌果乡是与尼泊尔接壤的边境乡,有105公里的边境线,5条通外山口。昌果边防工作站成立于1997年,参加护边联防队被当地牧民视为一种荣誉。在27年的时间里,一支由普通牧民组成的护边联防队在不断成长壮大的过程中,让国旗飘扬在国境线的每个角落。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2023年6月7日,第一天考试结束,张桂梅与学生在返回的车辆上一起唱歌。自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的学生2011年首次参加高考以来,张桂梅校长每年都要送考,这一送就是13年。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2023年6月9日,在长沙市第一中学考点,考生在高考结束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2023年6月22日,桨手在广东佛山叠滘端午龙船漂移赛奋力挥桨。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2023年7月3日,中国新能源汽车第2000万辆下线活动在广州广汽埃安第一智造中心举行,这是作为中国第2000万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的昊铂GT。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2023年7月4日,在重庆市万州区五桥街道,武警重庆总队船艇支队官兵在转移受困群众。新华社发(李宇阳 摄)

↑2023年7月5日,世界第一头在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的长江江豚“淘淘”迎来18岁生日。这是在中科院水生所白鱀豚馆,“淘淘”在水中游动。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2023年7月31日,故宫太和殿台基的螭首吐出雨水。连日,北京迎来强降雨天气,故宫再现“九龙吐水”,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暴雨中安然无恙。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2023年8月2日,在北京市房山区的京港澳高速琉璃河出口,在各方救援力量的协助下,受灾群众乘坐冲锋舟前往转运车辆乘车点。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2023年8月2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妙峰山镇,在乘坐车辆转移前,来自内蒙古的三年级小学生武天骐(中)向武警北京总队机动三支队的王雷鸣敬礼感谢。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2023年8月4日,在广西崇左市江州区罗白乡的白头叶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板利片区核心区,一只白头叶猴在吃构树的果实。白头叶猴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稀少,主要分布在广西崇左市左江和明江之间约200平方公里的喀斯特石山地区。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2023年8月4日,哈尔滨市森林消防支队特勤大队消防员在尚志市一面坡镇万山村跳入水中,营救被困群众。新华社发(杨铁岩 摄)

↑2023年8月6日,在河北省涿州市刁窝镇东张村,唐山消防救援支队队员在进行排涝作业。随着河北省涿州市部分受灾地区水势逐渐消退,当地居民、志愿者和消防救援人员在涿州市多个村庄开展清淤、消杀、排涝等灾后修复工作,争取将损失降到最低。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2023年8月18日,游客在湖北省宣恩县贡水河上乘坐竹筏欣赏夜色。丰富的夜游生活,使这座山区小城的“夜经济”持续火热。新华社记者 程敏 摄

↑2023年8月18日,我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全资子公司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正式上市。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2023年9月4日,在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拉齐尼的姐姐阿依木汗·巴依卡亲吻弟弟拉齐尼的照片。“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2004年从部队退伍后,接替戍边38年的父亲巴依卡成为一名护边员,2021年1月4日,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孩子,41岁的拉齐尼不幸英勇牺牲。拉齐尼牺牲之后被国家追认为烈士。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2023年9月6日,在新疆霍尔果斯站换装库,抓料机进行换装作业。目前,经霍尔果斯铁路口岸通行中欧(中亚)班列数量累计超过3.2万列,班列开行线路累计达80条,辐射境外18个国家、45个城市和地区。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2023年9月12日,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万昌镇花家村的农民在收割水稻。万昌镇位于“世界黄金水稻带”,2023年水稻种植面积12.5万亩,是吉林省水稻重要主产区之一。新华社记者 张楠 摄

↑2023年9月12日在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的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藏野驴。新华社记者 郝昭 摄

↑2023年9月15日,游客在贵州省兴义市敬南镇竹麻山的星空下露营。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23年10月1日上午9时15分,我国18名科考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开展极高海拔自动气象站架设、峰顶冰雪测厚、冰芯钻取及雪冰样品采集等多项科考任务。这是我国科考队首次登顶珠峰以外的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这是科考队员在冲顶过程中。新华社发

↑2023年10月16日,野牦牛在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攀爬雪后的库木库里沙漠。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东南部,属藏北高原昆仑山中部地区,平均海拔4580米,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高原荒漠生态系统典型代表。新华社记者 李响 摄

↑2023年10月16日,在位于北京的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来自马尔代夫的记者在高清大屏幕前进行报道。新华社记者 王毓国 摄

↑2023年10月17日,往返于贵州遵义、重庆间的5630次列车到达贵州桐梓站后,村民携带农产品下车。往返于遵义、重庆间的5630/5629次列车自1993年4月开行以来,一直是沿线山区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由于票价低廉、停靠站点多,部分沿线的村民通过这趟列车携带农产品进城售卖,三十年来,这趟“慢火车”一直默默带动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2023年10月18日,人们穿过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主场馆——成都科幻馆内的“时空隧道”。当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开幕,这是这一世界性科幻文化主题活动首次走进中国。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2023年10月26日拍摄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过程(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全国人民报平安。这是10月26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全家福”。新华社发(韩启扬 摄)

↑2023年10月3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新华社记者 连振 摄

↑2023年11月8日,第二届全国消防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江苏南京开幕,消防员参加攀登挂钩梯比赛。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3年11月14日,中国海油宣布我国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气田Ⅰ期开发项目成功投产,标志着我国海上深层复杂潜山油气藏开发迈入新阶段。新华社发(杜鹏辉摄)

↑2023年11月15日,西藏当雄县中学学生斯曲卓玛(右)和爸爸、妹妹一起。今年15岁的斯曲卓玛,是当雄县中学八年级六班的学生。斯曲卓玛和班里其他51名同学一起,从草原来到学校,接受现代化的双语教育。近年来,西藏全面落实农牧民子女“上学无负担”措施,农牧民子女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新华社发(丁增尼达 摄)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2023年11月23日,第十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由我空军专机护送从韩国接回辽宁沈阳桃仙国际机场,25位志愿军烈士遗骸及相关遗物回到祖国。新华社记者 曹灿 摄

↑2023年11月26日,云南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开通运营,两地间最快1小时18分可达,昆明经大理、丽江可直达香格里拉,这是列车从玉龙雪山脚下驶过。新华社记者 胡超 摄

↑2023年11月27日,中铁二局建设者在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内施工作业,正在建设中的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施工已达设计最大深度——距海平面115米处,这也是目前已知国内海底隧道施工所达到的最深位置。新华社记者 李紫恒 摄

↑2023年11月28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对外发布由神舟十六号乘组返回地面前手持高清相机,通过飞船绕飞拍摄的空间站组合体全景照片。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新华社发(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供图)

↑2023年11月28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通用CPU——龙芯3A6000在北京正式发布。新华社发

↑2023年12月1日晚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拍摄的极光。新华社发(曲玉宝 摄)

↑2023年12月5日,在位于江苏省泰兴市的江苏扬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工人在中午下班时骑车离开厂区。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2023年12月11日,一场降雪过后,游客在北京故宫神武门前和家人视频连线。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2023年12月13日是第十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2023年12月19日,在甘肃省积石山县中西医结合医院门口,当地干部在登记受灾群众信息。18日23时59分,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新华社记者 马希平 摄

↑2023年12月20日,在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官亭镇,一家拉面店店主不顾自家在地震中受损的店铺,支起锅灶为乡亲们免费提供拉面。这是店员和附近帮忙的村民在拉面摊上忙碌。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023年12月21日,在甘肃临夏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活动板房安置点,受灾群众在活动板房内的火炉上烧水。当日,200余座防风、保暖、阻燃的活动板房在积石山县大河家镇梅坡村搭建完成并陆续投用,当地安置特困人员、老人、孩子多的家庭优先入住。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统筹:鱼澜 刘金海 成鹏

编辑:章磊 王诺 马宁 杜潇逸 施思思 金宇 郝昭 张曼怡 尹栋逊 徐嘉懿

视频:蔡湘鑫

视觉设计:张子彧

技术:王飞 李泽魁 赵琬迎 刘颖旭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