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11:29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纪录片《大泰山》:壮美泰山的影像画卷

新闻聚焦admin2023-03-02598

作者:仲呈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六集大型人文纪录片《大泰山》是山东广播电视台2023年的开篇之作,该片通过呈现自然、历史和人文视角下的壮美泰山,形象阐释泰山的自然和历史文化价值,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

泰山是中华悠久历史和文明的叠加物,能够唤起对无数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忆。纪录片《大泰山》对泰山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梳理,有利于增强受众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泰山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发展、繁荣,礼赞泰山、讲好泰山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纪录片《大泰山》充满了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和沧桑感。泰山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泰山所蕴含的一脉相承的文化和精神内涵,已深深植入国人心中。“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这一家喻户晓的譬喻成为衡量人生价值的重要标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纪录片《大泰山》中,呈现了司马迁、李白、杜甫、辛弃疾、李清照等在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一批精神和文化偶像,潜移默化地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全片中,润物无声,弘扬了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泰山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从时间观上看,我们要“不忘本来”;从空间观上看,我们要“吸收外来”。为了呈现泰山之“大”,纪录片《大泰山》在空间上进行拓展,跳出泰山看泰山,摄制组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海内海外;为了呈现泰山之“大”,纪录片《大泰山》也在时间上进行拓展,中华民族的集体心理投射到泰山之上,经过世世代代的积淀、扬弃、出新,又进一步辐射开来,得到了炎黄子孙的普遍认同。《大泰山》努力站在中华文明的高度,站在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的高度,站在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去深入开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中华美学精神强调审美创造追求知、情、意、行相统一。《大泰山》注重继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通过泰山的文化意象抒发爱国之情、强国之志。而且泰山本来就是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和桥梁,《大泰山》通过熊猫泰山、利玛窦、泰戈尔、狄更生等,讲述了如何通过泰山这个载体和世界进行沟通的动人故事。

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在影视领域应用,使视听语言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高新摄制技术在纪录片中的运用越来越普遍,具有高像素、高帧率、高分辨率、高动态范围、高色彩还原度、全画幅的趋势和特点。在技术手段方面,《大泰山》采用超高清4K拍摄,并运用了直升机、无人机、穿梭机、大型特拍设备等进行蹲守拍摄,获得大量壁纸般的镜头画面。但作品并不满足于此,在全景式拍好泰山本体的基础上进一步讲好泰山的精神内涵、美学内涵,把科技思维同人文思维、美学思维融合在一起,让现代的科技手段为表达人文精神、人文思想服务。

读懂了一座山,或许你就读懂了中国。通过纪录片《大泰山》,我们看到的中国,是一个坚韧不拔、欣欣向荣的中国,我们感悟到了伟大的中国精神、中国气概、中国风格。

《光明日报》( 2023年03月01日15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