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06:44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海报观潮丨《逃出大英博物馆》里的流量密码

新闻聚焦admin2023-09-09411

海报新闻评论员 徐坤杰

近日,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第三集更新。剧中,穿越千百年,隔海跨洋,文物的心声通过信件发出,字字句句传递和投射着流失海外的文物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呼唤。

片尾处,“中国人不做偷鸡摸狗的事”“总有一天,我们会风风光光、堂堂正正地回家”“愿山河无恙,家国永安!”等震人心魄的催泪台词,更是不停地在观众内心翻腾,刷屏网络,已经爆火的《逃出大英博物馆》,再次“哭”上热搜。

作为网络短剧,与专业影视剧作品相比,《逃出大英博物馆》总共时长不过20分钟,镜头设计算不上精良,配音与表演也谈不上精湛,但从8月30日开播上线以来,短短一周内,其抖音播放量已达2.9亿,获赞2000多万,成为短剧爆火破圈的现象级作品和流量汇聚池。

除了震颤和泪目,短剧《逃出大英博物馆》中到底藏着哪些流量的密码,也实在值得一探。

“家国永安”,主题天然自带共情基因

有人说:“没有一个中国人,能笑着走出大英博物馆。”正如去年,社交媒体上有人提问:“博物馆中让你感到最震惊的一件文物是什么?”高赞答案是:“大英博物馆一个角落里的一个石枕,上面写着‘家国永安’。‘家国永安’这四个字放在枕头上的含义,可能只有我们中国人才懂。”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事实是,一种埋于心底的、深沉的家国情怀和希望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家的浓烈盼归心情,无论是在网上、网下,又抑或是过去和当下,一直都在,随时随地都可能引起共情、找到共鸣。

小短剧,也有大情怀。冲破了霸总、甜宠、逆袭、打脸等短剧常用的流量套路,《逃出大英博物馆》所选择的“家国”主题,以及剧中男主角名为“永安”等细节布置,都正好切中了埋于每个人心底的家国情怀。而且,在一定角度上,这也体现了短剧赛道正在去粗取精,走向品质化、精品化的趋势。

不仅如此,近期,大英博物馆约2000件文物被盗的丑闻曝光,网络上希望流散文物回家的情绪一直在发酵,“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也冲上微博热搜。此次《逃出大英博物馆》的上线开播,也恰巧踩中了舆论的这一情绪鼓点,并非事前安排的、天时地利般的特殊背景,也确实为短剧迅速出圈助推了一把。

许诺“等我”,互动制作自有赤诚底色

拍摄《逃出大英博物馆》的灵感,来源于网友之间留言的互动和建议的接力。背后有“二创”的热情和自媒体博主的情怀。

今年年初,博主“何香蓓Betty”以颇为复杂的心情拍摄了自己在大英博物馆的见闻。网友“有理言之”留言,建议拍摄一部动画,让文物拟人化复苏过来逃离大英博物馆回家过年。后来,拍摄建议被博主“小柴爆米花”转载传播,再后来,“煎饼果仔”留言:“等我”。

这不是一个轻易发出的承诺,它饱含“赤诚”。用网友的话说,就是“别人都在口嗨,他们是真在拍”,此后数月,“煎饼果仔”和“夏天妹妹”忙于拍摄,账号停更,直到《逃出大英博物馆》上线开播,出场即巅峰。

关于这次短剧的拍摄,“煎饼果仔”曾表示,最初他只是觉着这个故事拍成视频会很有趣,直到他为创作剧本而翻阅资料时,“一种无名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咽喉”。可见,赤诚不仅体现在“等我”的这句承诺中,还有贯穿于视频制作过程中的认真态度和炽热情感。

这也让我们看到真诚和赤诚的力量,而在内容创作中,想要破圈,这大概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文化认同”,优秀传统文化自带流量

“是盏!是中华缠枝纹薄胎玉壶!”

“琴师陶俑伯伯您好,笛师陶俑阿姨让我告诉您,改日,您拨您的春风弦,她奏她的晚风笛,那首未完的《长歌行》,大家再一起奏完吧。”

“龙耳虎足爷爷,朝冠耳炉叔叔想跟您说,‘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应自强不息。夫爱国之士,不惧九重之渊。前辈不必挂怀,我虽身在万里,仍不坠,爱国之心。’”

“承得住盗窃者的歉意,却载不动故人流连的目光。”

……

台词之所以能够感人,归根结底来源于我们最深层次的认同——“文化认同”。穿越千年、百年时间,文物带着我们共同的记忆,一开口便能撩动心弦。

从《我在故宫修文物》到《国家宝藏》,从《如果国宝会说话》到《唐宫夜宴》,从《只此青绿》到《长安三万里》……太多关于国宝文物、传统文化等影视节目作品的出圈,都在印证这样一个答案,即优秀传统文化“两创”自带流量。

流量的背后是文化的共情、自觉、自信以及认同。

此次《逃出大英博物馆》之所以能够迅速出圈,亦不例外,而这对我们做好文化“两创”工作也启发多多。作为内容创作的宝藏素材和源头活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