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02:35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张丽影用《战火中的青春》为西南联大立传

新闻聚焦admin2023-05-09537

张丽影,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总制片人

张丽影,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总制片人

◎口述:张丽影 ◎整理:腾云

只要一说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创作这个事,心里面就有点复杂。

西南联大是在战火硝烟下、民族危亡的关头,中国优秀知识分子群体与国家和民族患难与共,为中华文化传承了火种,在至暗时刻承担了时代大任,挺起了中华民族文化之脊梁,在中国教育史、文化史和革命史上书写了光辉篇章。

以上是我对这段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用八年时间讲述西南联大的故事

作为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的总制片人,我希望通过对84年前这段历史的呈现,建立一个穿越百年时空的对话空间,让前辈先贤的爱国热情,让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鼓舞今时的青年。如果今天的青年人看到了这部剧能够有所感动,我会感到很满足。这就是说,我们做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的一个立意,对标的观众群体,就是青年人。

回想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的创作历史,是2013年3月份,云南省宣传部的领导找到我,邀请我来做这部电视剧,我觉得这个担子很重,他做了我两次工作,最后我接下来了。

没想到,这一个承诺,接下来一干就是八年。实际上整个西南联大的历史,加上长沙部分,是八年八个月。有一次一个领导看完我们电视剧后,对我说了一句话:“你用了八年的时间讲述了八年八个月的历史。”

我知道要做这个选题有多难,但是再难,这段历史是我敬仰的历史,这段历史总要有人去表达、去讲述,我们不讲,我们要让谁去讲呢?这是历史的使命,总要有人担当。

人家说“你一个做电视剧的,怎么能说那么大的话”。我觉得文艺作品就要有担当,它不能光讲商业,这是我对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的一个认识,还好得到了腾讯影业的支持。

前前后后五个编剧团队

在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剧本创作的过程中,我们先后找了五个团队,六易其稿。

最早,专家领导给我推荐了一个最牛的编剧团队,也是资料会碰头、策划会、研讨会、架构人物关系、戏剧走向,开了整整两天两夜的会。

最后用了八个月,这个编剧团队把一到三集剧本拿出来了,剧本开篇,袁世凯在视察登基要穿的衣服,云南讲武堂蔡锷要兴兵进京讨袁,从那个时候开始来讲西南联大。我们一共40集,如果用那种讲述故事的方法,还要告诉大家清华是从哪里来的,而不是讲西南联合大学。开了多少次座谈会,编剧团队不听,坚决不改。历经两年两个月,最后放弃,临走给我们放下一个话:“这个项目我们做不了,你们也永远做不了。”

就是这句话刺激了我。我也觉得太难了,想退却,感到很痛苦,弄不出来。但是有了这句话,等于将了我一军,我一定要做好这个项目。

我们请了第二个编剧团队,五个人,也弄了一年多。我们同样的操作,资料更丰富了,交给它。人家用八个月写了一二三集,一开篇,故宫太和殿,大殿上坐着梅贻琦、蒋梦麟,他们在开会,北大、清华要联合招生。清华校史上只是有这个影儿,没有这个事,说“北京宛平城外是武力,我这儿是用文化参战”。我说,你继续写吧,咱们可不能乱编了。那么大的一个题材,这个团队坚持了一年半,自己撤了,说“我不干了,太难写了”。

我们又请第三个团队、第四个团队,他们写着写着把西南联大写成抗日神剧了,我们怎么引导、怎么讲,他一落笔就不一样了,没法弄。弄了四年,四个编剧团队,都放弃了。这个过程期间,我心里有多少次想放弃,不弄了,真的这个事弄不了。也有痛苦,也有委屈,也有失望。但我心里总有一个声音:“这个事一定要弄好。”

所以,又出现了第五个团队。经过上面四轮的不断失败、不断试错,我们总结出来一个清晰的创作方向。

我们要秉承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并存这样一个创作原则,在尊重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终选择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大学生的青春热血、革命理想的成长来表现我们的主题。通过对西南联大特定的历史遭遇和史实,来关照现实、影响当代青年,给当代青年一个有营养的、可以借鉴、让他们去奋进的生动榜样,这是我们对第五个团队的要求。

我们认为这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大剧,它一定要彰显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品质和教育救国的精神。我们希望能通过这个剧让当代观众能够感受到,并触摸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人的血性与风骨。

《战火中的青春》最终用的是年轻派青春叙事剧,西南联大前面加了“我们”,为我们的创作,打开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战火中的青春》里的青年主人翁,他们各个怀揣理想、信念和对未来的憧憬,他们英俊、阳光、才华横溢,无不散发出青春的气息,在国家巨变之时,他们最终选择了追随真理、追随光明,经过浴火岁月,他们与西南联大共成长,完成他们青年时期的理想、信仰的塑造和确立,最终成为国家的栋梁。

这是一部深刻展示知识分子风骨的正剧,真实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这是我们追求的。越是历史人物,越让他在精神上一定要生动、要像。无论是青年演员还是优秀艺术家饰演的角色,都把知识分子的风骨诠释得淋漓尽致,仿佛他们就是历史人物向我们内心走来,定格历史,昭示未来。

第一次讲述了我党与西南联大的紧密渊源

在创作《战火中的青春》这个戏的时候,我们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军史、党史办给了我们一些资料。所以,我们在这个戏里也能看到,一条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的线,这是第一次在这一段历史里面,向观众们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与西南联大的渊源和密切关系。

第一,是在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近代史上最进步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与自觉担负时代使命的西南联大之间有精神和追求上的契合之处。因为三所大学南迁后,党在联大的工作有其显著的特点。一是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社团活动为主要手段,把学生运动与群运结合起来,把教育作为统一战线的重要纽带,纳入抗战救国的整体计划中,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二是党在联大的工作,是对三校工作的延续,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一二·九”运动的光荣传统,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决斗争。中国共产党基于时代使命和历史责任进入西南联大期间直接发挥领导青年、引导知识分子的作用,这在中国大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大事件。

我们在《战火中的青春》全剧中,清楚地把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在西南联大的优秀知识分子和学生中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呈现出来,让进步学生和优秀的知识分子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样的一个信仰。

八年八个月,西南联大发展党员247人,占当时云南全省党员总数的三分之一,有九位成为重要的领导人,还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有很多院士,有很多为“两弹一星”做贡献的,完成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辉使命。

最后,我想感谢我们的艺术总监黄建新导演,他为这个戏,包括剧本、前期拍摄、后期剪辑、合成,都做出了重大贡献。感谢腾讯影业,感谢各位专家,还有闻黎明、郑光老师,感谢所有台前幕后给予此剧帮助和支持的人们,电视剧《战火中的青春》是我们的。

艰难拍戏146天

我们和腾讯合作以后,腾讯的内容侧不只一次、两次给我们在剧本优化上提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还拿出修改、优化的方案出来,这给《战火中的青春》剧本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我们在清华大学百年礼堂举行了开机仪式,在清华拍了三天,百年礼堂、百年图书馆全部给我们用,我们感受到清华对这段历史、对这段戏的情怀、热情和期盼。

《战火中的青春》不是一个文戏,北京29军的战争场面,我们要把它呈现出来;轰炸南开,不仅炸了木斋图书馆,还炸了中学和小学,这个轰炸是大家都知道的历史,为了追求真实的历史感,木斋图书馆等处必须要搭建。

拍摄“轰炸南开”第一天,我们的男女一号,从早上7点开始跑炸点,一直跑到晚上,跑了800多个炸点,我们叫它做“中国影视剧第一爆”。这个特效老师叫尹星云,今年60多岁了,《金陵十三钗》《八佰》,烟火都是他做的。面对这些20岁左右的演员,那么年轻,从来没有拍过这种跑炸点的戏,他很揪心:因为真的是TNT炸药,真的会把人炸坏的。

但是我们的男女一号,包括其他演员,坚决不用替身。他们觉得只有真正去跑爆炸点,才能感同身受那个时期学生的真实状态。我们的女一号,在拍炸南开的时候,把右脚跑伤了,因为爆炸也很吓人,她就把痛忘了,一直坚持跑到晚上。后来52天不拍戏的时候坐轮椅,拍戏的时候下来走路。我们青年演员就是这样去拍戏的。

王鹤棣,扮演男一号程嘉树的演员,拍炸西南联大的时候,现场炸了八个多小时,耳朵听不到声音,差一点送到昆明医院去检查,晚上11点才开始恢复听觉。

这部《战火中的青春》爆炸的戏份特别多。到了长沙,长沙炸,小吴门的轰炸,历史上有记载,炸死很多人。到了昆明,昆明炸,除了蒙自不炸。去武汉运图书和器材,男二号角色叶润民就在武汉的码头被炸死。

每一次拍这种爆炸的戏,我们都得守在现场,心都提到嗓子眼,那么小的孩子,如果被炸伤了怎么办。还好,我们团队的工作人员认真又细致,加上孩子又聪明,我们顺利完成了所有战争中爆炸的戏份炸点拍摄。

我们是现实主义的题材,为了还原历史,外景制作的量特别大。长沙的学校什么样,百度一搜就有;西南联合大学的校舍什么样,都有。若在其他地方完成,它的天也不一样,土也不一样,植被也不一样,这些拍摄外景地所有的地形地貌,什么都不一样,所以都得制景。

后来在西南联合大学还经历过两次轰炸,校舍重新修缮,修缮完以后再被轰炸。历史上有两次这样的记录。所以,这种制景量特别的大。

还有一个是群众演员多,因为写的是学校,除了演员之外就要有学生。到云南以后,群演很难找,因为没有职业群演的团队,都是从学校里面找学生。我们拿西南联大的历史和校长讲,和他们宣传部的人讲,给我们协调出来吧,为了反映西南联大。

真的是困难很多。我有时候一着急就会说,拍《战火中的青春》怎么就像孙悟空西天取经似的,要经过那么多的困难,压力特别的大。

还好,146天后,我们700人的人马,在腾冲关机,回了北京。再把素材弄下来,就2020年1月11号了,很快就过年,春节来了,疫情来了。

因为疫情防控,《战火中的青春》后期制作也很困难,因为不能人员聚集,一直等到能够办下来工作通行证,能够到机房工作。每个工作人员都戴两层口罩,戴着一次性的手套。

最后著名导演黄建新到达现场,直接拿起剪刀亲自操刀,一二三集,四五六集,全是他剪的。

到了7月份,我们的导演才从日本回来,因为疫情之后,中日航班不通航。我们加班加点才把《战火中的青春》在10月17号赶出来,最后把它全部做完。

来源:北京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