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报新闻评论员 朱延鲁
近日,据央视新闻等媒体报道,随着国产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现象级爆火,网络平台出现众多与之相关的培训课程。从基础的概念讲解到指令词的实战运用,从本地部署的操作到赚钱“秘籍”的探索,可以说,内容非常丰富,形式多种多样,让人眼花缭乱。不过,从买过课程的消费者的反馈来看,网络平台上的这些所谓的培训课程,实际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是用公开的资料东拼西凑而成,并没有多少参考价值。因此,不少消费者感慨自己花了冤枉钱,掉进了不良商家的消费“陷阱”。
说实话,围绕DeepSeek出现的网络培训课程泛滥的现象并不稀奇,之前在ChatGPT、Sora等大模型刚刚出现的时候,甚至在区块链、元宇宙等新概念兴起之初,网络上都曾涌现出众多相关的培训课程。质量也是优劣并存,让很多消费者“入坑”受骗。这种乱象一再出现,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培训机构或者个人借着新技术、新概念的热度,贩卖技术焦虑,并通过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手段将其销售的网络培训课程包装成通往成功的捷径,以此来迷惑对新技术抱有热情与期待的消费者,从而谋取更多收益。
显然,这些乱象不仅会让众多消费者蒙受经济损失,浪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更重要的是,还会削弱广大消费者对整个AI网络培训行业的信任。这样的结果,既不利于那些优质AI培训机构的成长与发展,也不利于AI技术在普通人群中的推广与普及,最终将会阻碍全社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探索与进步。
可以说,遏制乱象,别再让更多消费者为那些劣质的网络培训课程买单是当务之急。但要实现这一目标,仅靠培训机构或者个人的自律与自查自纠肯定不够。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应当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完善制度规范、细化行业标准,让AI培训机构更好地有章可循。同时,还应当强化监管力度,对相关机构、平台和个人进行全面且严格的监督管理,对夸大宣传、虚假承诺等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让违规违法者付出相应代价,从而对整个行业起到警示作用。
当然,消费者作为AI网络培训服务的直接受众与购买者,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如果确实有必要通过网络培训提升自身的AI使用技能,付费前应当仔细阅读课程介绍与合同条款,全面了解所选课程的市场反馈与评价,不可盲目轻信机构或商家的宣传与承诺。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