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08:24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11.31万名青海化隆籍拉面人在全国开办拉面店1.8万家

新闻聚焦admin2024-12-2168

韩玉龙在展示拉面穿针技艺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嘉伟 青海化隆报道

12月20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拉面电商中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青海高原工匠”拉面人韩玉龙为大家展示拉面绝技,面团在他的手中变成各种粗细宽窄不同的面条。更令人叫绝的是,韩玉龙拉的最细的面条可以在一个直径约两毫米的针孔内穿过四十余根。

开遍全国的兰州牛肉拉面绝大多数都是青海化隆人开的,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化隆人成功的秘密在哪?

据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给世代被束缚在贫瘠土地上的化隆农民松了绑。化隆人韩录萌生了外出打工创业的想法,于是,他来到福建厦门开了一家“厦门第一家拉面”的面馆,韩录也成为青海拉面第一人。韩录创业成功的事迹传遍十里八乡,成了亲朋好友、左邻右舍效仿的样板。

据化隆县地方品牌产业培育促进局副局长马春云介绍,化隆拉面馆能开遍全国,离不开当地人“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

以韩玉龙为例,1996年,韩玉龙来到厦门,在一家拉面馆打工。他从学徒干起,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逐渐学会了拉面技艺,成为一名拉面匠。学成手艺后,他开始开化隆拉面店,相继开了十多家拉面店。2010年,他带着回馈家乡的情怀回到了化隆。2018年,他获得首届“高原工匠”荣誉称号。2019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2年,他又被评为“全国劳务品牌形象代言人”。

随着拉面产业的不断发展,各种荣誉让他深感身上责任重大。近五年来,韩玉龙先后培养了150多名回、汉、藏、撒拉等各族学员,并且把化隆拉面店开到全国各地。

化隆县工商局颁发的经营场所“国内流动”的营业执照

韩玉龙的故事也是十多万化隆“拉面人”故事的缩影。不过除了“亲帮亲,邻帮邻”的传统,化隆拉面的成功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敢想敢干。

化隆是1986年国务院确定的全国少数民族贫困县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当时全县农民生活比较困难,贫困人口量大面广。

在这种情况下,化隆县委、县政府为积极引导和鼓励化隆农民走出去,时任县长亲自起草了一份“恳切希望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勤劳、勇敢、贫穷的化隆人民给予优惠和照顾,并真诚地感谢您的关心和支持”的证明,加盖了县政府和7个部门公章,作为拉面人叩开全国市场的“敲门砖”,被形象地称为“通关文牒”。同时,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先发展,后规范”,当地工商部门颁发的经营场所“国内流动”的营业执照,被拉面人生动地称为“全球通”。

“当时工商总局都没有开出过经营场所‘国内流动’的营业执照。”马春云告诉记者。

这些帮扶举措极大地鼓舞了化隆群众,给予他们走出去勇闯天下的勇气,也得到了全国各地党政部门的极大包容,让外出务工人员立足经营成为可能,让拉面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可能。

拉面电商中心的一块招牌

经过近40年的发展,拉面经济走上了“群众首创、政府扶持、市场发展、民族团结、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挣了票子、育了孩子、换了脑子、练了胆子、拓了路子,有尊严地实现了劳动、创业、脱贫致富。在全县累计脱贫的13万人中,9万人是通过拉面脱贫的。据了解,目前共有11.31万名化隆籍拉面人在全国337个大中城市开办拉面店1.8万家,实现年总产值近135亿元,被国家9部委确定为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全国90个试点县之一。

海报新闻记者注意到,拉面电商中心的一副招牌上写着:“拉面让农民换了一种活法”。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