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2204:57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董宇辉道歉,为什么让南北吃货们吵翻了

新闻聚焦admin2024-11-1246

内蒙古人一觉起来,发现自己家的特色羊肉烧麦成了直播圈里”没蒸好的包子”?

近日,在一次介绍苏州烧麦的直播中,主播董宇辉顺带与旁边工作人员讨论起内蒙古烧麦,当听说内蒙古烧麦里面没有米、以羊肉为馅时,董宇辉突然开始调侃其是“没有包好、蒸裂开、手艺不咋样”的包子。

图源:董宇辉直播视频截图

事件发生后,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及多家内蒙古媒体下场喊话,邀请董宇辉来当地尝尝羊肉烧麦,董宇辉也在直播中正式道歉。

然而,这次事件也间接炸出美食界的另一波南北差异:有北方食客震惊于南方烧麦面皮里加糯米的“碳水+碳水”组合,而一些南方网友则对纯肉馅的北方烧麦啧啧称奇。

图源:小红书@超认真的贪吃美少女 @吃什么呢给我尝尝(已授权)

实际上,不仅被董宇辉称为“裂开的包子”的内蒙古烧麦不仅是正儿八经的烧麦,在民间传说中,内蒙古一带还是烧麦的正统发源地。

烧麦,内蒙古的最正宗?

在内蒙古,烧麦可是人人爱吃的经典美食。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援引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呼和浩特约有3000家餐馆经营烧麦,每天有几万人吃烧麦,按人均一两算,每天要吃掉9000斤左右烧麦。

内蒙古的烧麦不仅热门,而且正宗。

早在2011年,烧麦就已入选内蒙古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电影《江湖儿女》里,女主赵巧巧提了一嘴想吃烧麦,在离呼和浩特200多公里路上的斌哥立马招呼司机掉头,去呼和浩特吃正宗烧麦。

图源:电影《江湖儿女》截图

再往前数,在民间传说里,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带还是烧麦的发源地。

据传,元代呼和浩特一带的商途茶馆卖茶之余还简单销售一些清蒸面饼,方便茶客充饥,如果有客人自带肉菜,茶馆就帮忙把肉菜卷在面饼中加热。因为是茶馆里捎着卖的吃食,店家就称其为“捎卖”。

再后来,往来的商人旅客多了,吃的东西总得有个听起来正儿八经的名字。因其边缘像是快熟的麦穗,店家便改了个更雅致的名字,叫“烧麦”。

内蒙古羊肉烧麦|图源:视觉中国

正式文献中,关于烧麦的记载也与内蒙古版的肉馅烧麦相似。

首先,早在元代时期,就出现了关于肉馅烧麦的详细介绍。

由于当时高丽被纳入元帝国秩序内,两国政治、经济来往频繁,因此高丽政权非常重视汉文化教学,出版了汉语教材《朴事通》一书,事无巨细地用汉语描述元大都的民俗风情。其中就包含一种在元大都街头出现的食物——“稍麦”。书中描述这种食物为:“以面作皮,以肉为馅,当顶作为花蕊,蒸熟,与汤食之,方言谓之‘稍麦’。”

其次,关于烧麦起源最详细的记载,更是出现在公元1580年建成的呼和浩特大昭寺壁画中。

另外,在1937年完成的《绥远通志稿》中也详细记载了内蒙古与烧麦的渊源:“惟室内所售捎卖一中,则为食品中之特色,因茶肆附带卖之。俗语谓‘附带’为捎,故称捎卖。且归化(呼和浩特)烧卖,自昔驰名远近。外县或外埠亦有仿制以为业者,而风味稍逊矣。”文中认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烧麦风味独特、驰名远近。

所以,谁说内蒙古的烧麦不正宗?这烧麦可太正宗了!

烧卖、烧麦、稍麦,傻傻分不清楚

最早出现在《朴事通》里时叫“稍麦”,后来,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这种中华名小吃渐渐有了千奇百怪的多种名称。

如从外观出发,烧麦有了不少花名。如清代《扬州画舫录》记载“文杏园以稍麦得名,谓之鬼蓬头”,烧麦成为扬州人口中的“鬼蓬头”。《闽杂记》里记载“馒头皮薄开口者,吾乡谓之烧麦,闽人则呼开口馒头,亦开口笑”,即福建人因外形将烧麦称为“开头笑”。《嘉定县续志》中也曾提及,在上海嘉定地区,烧麦因“形如纱帽”而被称为“纱帽”。

图源:《闽杂记》截图

另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方言不同,烧麦也分出了各种口音版的名字。如西北一些地区称之为“捎美”,湖北地区称之为“烧梅”,闽粤一些地区又叫它为“晓卖”。

这些各式各样的名称,有些流传至今,有些名字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但一直到现在,烧麦的名字仍然没有在全国范围统一,叫烧麦、烧卖、稍麦的都有。

当然,历史上的烧麦不仅“马甲”多,吃法种类也丰富多彩。

如成书于明中叶的《金瓶梅词话》里,出现了“桃花烧卖”这一小吃,清代《儒林外史》提到猪肉心烧麦,清代中期的烹饪书《调鼎集》中载有“火腿烧麦、蟹肉烧麦、油糖烧麦、豆沙烧麦、肉丝烧麦”等多种烧麦吃法。清代学者傅崇矩所著、专门叙写老成都衣食住行的《成都通览》的食品及菜谱篇里,更是出现了大肉烧麦、地菜烧麦、冻菜烧麦、羊肉烧麦、鸡皮烧麦、野鸡烧麦、金钩烧麦、芝麻烧麦等近十种样式。

发展到今天,南北方烧麦也有着显著的差异。

首先,董宇辉问的那句“这里头有米吗?”一句话道出了南北方烧麦的最大差异——内馅的“米肉之争”。

图源:董宇辉直播视频截图

北方烧麦主打肉馅,在北方,无论是内蒙古羊肉烧麦、北京三鲜烧麦、河南切馅烧麦,都坚定主打肉馅不动摇。吃的时候需要搭配蘸料,一口下去,面皮晶莹有弹性,肉馅嫩爽厚实,吃起来那叫一个豪迈。

而到了南方,糯米就开始成为烧麦内馅的重头戏。香软爽弹的糯米,配上香滑的猪油,再加上香菇、鲜肉等多种辅料一同包入面皮中,是南方烧麦的精髓。

其次,南方烧麦的“花样”更多,演变出了千姿百态。

以糯米为馅料主力,安徽和江苏南部的南京、芜湖等地流行鸭油烧麦,馅儿里加入了烤鸭的副产品鸭油,润滑喷香。杭嘉湖地区出产春笋,就在烧麦里加入笋肉细丁,做成脆中带柔的笋丁烧麦。苏南地区追求清新清鲜,烧麦更精致,如扬州好看又好吃的翡翠烧麦。长沙人喜爱菊花烧麦,在烧麦口上点缀的是菊花瓣状的蛋黄,颇具雅致气息。

就这样,还都只是保持着烧麦形状的基础款。

武汉不仅推出“重油烧麦”,还把烧麦包到油饼里,油饼、面皮、糯米的三重碳水组合,成了碳水爱好者最不能错过的超级早餐。

安徽庐江的油糖烧麦,抛弃肉和糯米的传统馅料,改为以青梅、金橘、青红丝甚至专门腌制过的桂花为馅,做法上可蒸可炸可炒,吃起来脆甜清香,外形酷似“石榴花”,顶上还得有一点红色,当地人称其为“小红头”。

还有精致到在烧麦里自成一派的广东干蒸烧麦,用鸡蛋液、面粉、碱水等制成精致面皮,半肥猪肉、鲜虾、香菇调制成的肉滑做肉馅,咸鲜味丰厚,是粤式早茶必备。

图源:视觉中国

南北方烧麦的差异,源于南北方不同的饮食习惯,归根到底,与其地域特色有关。北方寒冷,吃烧麦,讲究大口吃肉、豪迈爽快。南方吃烧麦,则更像一道点心,讲究精致,皮和馅料上演变得千姿千面。唯有尊重不同地域差异,方能更好地享受多样化的饮食文化。

(中国新闻周刊)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