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管大街小巷,电动自行车“大军”不断壮大。它们不仅是上班族的忠实伙伴,也是城市短途出行的主力军,为人们出行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至少一辆电动自行车。然而,电动自行车所带来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不容忽视。
满街的电动车,“消失”的限速
近几年,电动自行车超速问题屡禁不止,《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中明确规定的25km/h最高限速,似乎成了多数骑行者眼中的“摆设”。
据悉,我国现行的电动自行车国标为2019年正式施行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17761-2018)(以下简称《规范》)。《规范》考虑到近些年来消费者出行范围的扩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在最高车速、整车重量、电机功率等方面进行了适当放宽。
从市场情况来看,尽管对于解开限速各电动车销售门店都没有直接表态,但实际操作中,为呼应消费者的需求,门店一般默认解开限速,解速之后,原来设定的15km/h的提示音也随之消失。
超速难“禁”,风险不止
解除限速是违法违规行为,一旦被发现将面临严重处罚。可高压态势下,电动自行车超速问题仍然未得到有效遏制,究其原因,解除限速是由消费者的意愿驱动发生的。
电动自行车除了解除限速,还存在其他安全风险。
不安全的电池、“飞线”充电存在起火和爆炸风险;用户私加风挡雨篷,会增加事故发生率;外卖、快递行业追求送单量而超速、逆行,危害自身和行人安全……
消防部门表示,部分品牌型号的车辆或电池发生火灾起数相对较多,或与该产品市场占用率较高有关,不能完全证明该品牌型号质量存在严重问题,但相关企业主体仍应引起高度重视,强化技术攻关和质量管理,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数据显示,电动自行车在室内停放和充电行为明显减少,显示出持续的安全宣传和末端管控取得初步成效,居民消防安全意识和正确停放充电的自觉性得到加强。
安全是重中之重,破局需全员合力
经海报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从生产、销售、登记、通行、停放、充电以及相关管理活动等各个方面,国家和各地方有关部门在电动自行车的管理上可谓下足了功夫。
法律法规是保障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的基础,但每个人更应对自己的安全负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人们追求更快速更便捷的生活无可厚非,但“安全”二字应始终牢记于心间,并付诸行动。如果不顾安全地追求效率,势必有人要为一部分人支付代价。他们可能是上班路上的普通打工人,也可能是正在送孩子上学的小区居民。
杜绝电动自行车违规行为的发生,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破局的关键还在于用户、经销商、生产者及监管部门的共同努力。
有理数工作室出品
文案:徐明业
设计:范云云
来源:海报新闻
如何区分“复阳”和“再感染”?新冠居家治疗20问
需求量大增后:血氧仪部分断货、月销售增长近6倍
《满江红》曝角色预告 “布局者”雷佳音请君入瓮
接档《如果国宝会说话》,看《奇妙中国》用童话视角打开“中国科技新国宝”
《生无可恋的奥托》即将上映 汤姆·汉克斯传神演绎毒舌大爷
五一灾难动作巨制《惊天救援》曝制作特辑?杜江王千源率全员戴20斤空
中国神话和敦煌气象兼收 《长月烬明》要成为仙侠美学新标杆
《灌篮高手》引发观影热潮 “新叙事”与“旧情怀”难论输赢
全职太太离婚时才发现丈夫资产过亿,法院这样判
打破偏见的男护士、成为“天选打工人”的护士长……护士究竟是怎样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