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01:09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狗狗爱看书》:让网生代孩子爱上读书

新闻聚焦admin2024-06-27154

邢虹文

本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飘香”惠民放映为广大观众奉上BBC少儿频道的系列动画片《狗狗爱看书》。这部系列动画片根据路易丝·耶茨的《Dog Loves Books》改编,致力于培养学龄前儿童产生阅读动机,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新世纪以来,我们处于电子图像的时代,动画片是儿童的“电子保姆”,也可以说是儿童启蒙的良师益友。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的阅读开始越早,阅读时思维过程越复杂,阅读时对智力发展就越有益。”因此如何让读图的儿童逐步形成阅读的习惯,成为重要的议题。

《狗狗爱看书》讲述的是一只沉默寡言的狗和一只喜欢滔滔不绝的狗组成了充满欢乐的二狗组,他们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读一本好书。动画片架起了电子图像与书籍的桥梁,帮助儿童在观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对阅读书籍的偏好。

动画片中通过多种方式强化“书”的概念,引导幼儿去关注书籍。比如片名是《狗狗爱看书》,片头曲是“狗狗爱看书,他每天都看书,现在该出发去探险了,狗狗和巴哥来带路,我们去偏远的陆地或深海探险,我们去找恐怖城堡或海盗船,我们一起解开谜团”,每集都有“狗狗爱看书,我喜欢书的味道,我喜欢翻书的声音”的开场白,所有故事也发生在书店和书中。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个体的认知从出生到成熟要经历四个重要时期,即0-2岁的感知运动阶段、2-7岁的前运算阶段、7-11岁具体运算阶段、11-16岁形式运算阶段。也就是说,7岁以前,儿童主要以自我为中心,通过模仿的方式进行学习。7岁以后,儿童开始展现逻辑思维能力。动画片通过高频度的重复,通过“书的味道,翻书的声音”等生动的描绘,潜移默化间,逐步帮助学龄前儿童形成“固有”的印象,达成共情,逐步产出模仿的动机。

人从呱呱落地后,就在不断探索着这个世界。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动画片《狗狗爱看书》的故事设计围绕狗狗和巴哥在生活中碰到的各种现实问题展开,在现实中,困难一个接着一个,那么如何解决呢?“爬上滑轮梯看看吧,爬上滑轮梯看看吧!”动画片中这个情节的设计,暗示着书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爬上滑梯,意味着主动到书籍中去寻找答案。

在儿童教育过程中,知识获取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一种方式是单向的知识传输,也就是由家长或教师向儿童讲授,长此以往,学习过程成为刻录机式的简单重复刻录,学习兴趣也必然下降,效果自然也就不尽人意。因此以好奇心驱动,培养儿童主动学习的意识至关重要,这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标志。

《狗狗爱看书》在本届上海电视节期间放映的六集分别是《蛇鲨》《怪物》《英雄》《机器人》《取暖》《迷宫》。《蛇鲨》讲述了摇铃船长与蛇鲨的故事,通过捉迷藏活动,摇铃船长的狩猎活动再也没发生过,船长与蛇鲨从对抗冲突转变为愉快的和平相处。《怪物》讲述了城堡里孤独的公主和小龙的故事,帮助儿童正视恐惧。《英雄》引导儿童思考,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机器人》讲述的是如何原谅别人的故事。《取暖》的故事发生在南极,讲述了一个关于运动的故事。《迷宫》将逆向思维训练导入故事中,帮助儿童形成逆向思维意识。

动画片按照狗狗和巴哥“现实困境——书中寻找答案——困境解决”的叙事逻辑展开,通过探险故事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儿童对书籍形成路径依赖。悬念来自于狗狗和巴哥的生活困境,悬念的解决方案来自于一本好书,解决方案的验证来自于狗狗和巴哥对现实困境的解决。这个过程,也是儿童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在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过程。动画片的情节推进,有利于引导学龄前儿童进行模仿学习,逐步习得如何将书籍中的知识活化为现实中的经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从观看动画片到阅读书籍,这是一个从图像到文字的过程,也是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也是儿童的感知力、想象力的转换过程,是充满创造力的,也是快乐的。

(作者为上海政法学院上海纪录片学院副院长、教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