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609:30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音乐剧“国潮热”如何避免同质化

新闻聚焦admin2024-06-1729

陈 乾

在国潮盛行的当下,中国风作为一种元素,被融入各类文艺创作中。当传统与潮流碰撞出惊喜,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专注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匠心演绎和创新呈现。近年来,我国音乐剧市场亦呈现出异常火热的国潮趋势,充满中式浪漫的国风作品频频出圈,吸引年轻创作者纷纷将目光回溯。他们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挖掘题材、汲取能量:有的关注传奇人物、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的当下表达,创作出音乐剧《赵氏孤儿》《杨戬》《刺秦》《将进酒》等;也有的聚焦于表达中国人的情感、价值观,如《在远方》《星辰》《南墙计划》《平箫玉笛》等;还有的对时下颇受年轻人欢迎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进行改编创作而成了《唐朝诡事录之曼陀罗》《胭脂扣》《周生如故》等。这些作品中或将戏曲、曲艺、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音乐剧相融合,或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折射大时代的变迁,或融合了包含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等国潮文化元素……一时间,涌现出大量以中国元素为主题的音乐剧作品,既增强了观众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也展现出中国音乐剧从业者的进取之心。然而,随着这一趋势的兴起,不少作品在主题、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趋于雷同,缺乏创新和个性。因此,避免音乐剧同质化,是目前艺术家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至少需关注以下三点。

首先,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思想和意境上的“临摹”,提升作品的思想内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等,其中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为音乐剧创作提供了广阔天地。作为舶来品,音乐剧在从西方传入中国的本土化过程中经历了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相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多创作者反对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和复制,倡导多从精神层面挖掘并阐释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以体现中华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和精神标识。因此,我们要在深入挖掘根植于中华民族基因中的优秀文化特质的基础上,重视思想和意境上的“临摹”,即将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神和理念放到现代语境中进行诠释与表达,使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文化自信写下生动的注脚。

其次,挖掘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提升作品的艺术性。文艺作品无论表现的是哪个时代的特征,最终都要回归到对个体的书写上。近年来,一批聚焦反映时代生活、表达中国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国风音乐剧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些作品或用平凡的视角记录时代生活,或用细腻的笔触书写人间真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人物创作的多元化、立体化提供了思路。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开掘,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小故事阐释大道理、小人物折射大时代的创作思路,推出更多个体经历与时代变迁、个体情感与集体情感同频共振的时代佳作。经典作品的创作经验告诉我们,普通人正能量的生活故事、思想情感、个体命运,与作品对时代的深度揭示彼此成就。

最后,加强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促成以表演为中心的综合性舞台呈现,增强作品的观赏性。国潮承载着在网络、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下长大的一代人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二次元动画、漫画、游戏、小说等受到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和关注。因此,作为音乐剧的重要受众,青年观众群体对于舞台艺术的美学追求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同时,科技在音乐剧舞台的创意和制作过程中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使演艺舞台对表现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艺术门类的融合也朝着综合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在音乐剧领域,这种趋势表现为将音乐、文学、表演艺术、美术、建筑、光影效果以及声效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的审美享受。因此,创作者应当充分考虑观众的审美变化和观演需求,加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推动以表演为核心的综合性舞台艺术呈现。通过这种方式,音乐剧作品不仅能够展现出更高的观赏价值,也能够减少同质化的趋势,拓宽音乐剧这一艺术体裁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总的来说,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三者相互统一,可以作为避免音乐剧创作同质化的重要方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助力国风作品创作、讲好中国故事。

[ 责编:张晓荣 ]

来源:光明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