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9:05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谁来监管深夜“擦边”直播间

新闻聚焦admin2024-04-22224

“有不懂的问题私信我,在这里回答会违规。”4月初的一个深夜,凌晨两点,在某直播平台直播间,一名女主播穿着性感,向直播间的观众索要礼物,引导直播间内“感兴趣”的观众私信她“了解详情”。

深夜,各种“出格”的行为开始在一些平台的直播间出现。近日,记者连续两周在晚上10点到凌晨3点之间,观察了多家音视频直播平台,发现各种“擦边”行为不时出现。深夜直播乱象为何屡禁不止?这些主播又是靠什么获取“流量密码”?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些深夜直播间存在不同程度“卖惨、擦边”现象

4月5日凌晨1点半,某直播频道,一个标有“舞蹈主播”的直播间内,在动感的音乐背景下,4名主播一边贴近镜头展示自己,一边向直播间的“大哥”“大姐”索要礼物,有时刷一个“火箭”(礼物)就可以得到主播的私人微信。

这只是深夜直播间的一角,在部分直播间,每到凌晨一两点,就会出现一些穿着性感的女主播,手持小型麦克风,在直播过程中,看到有观众提问,就表示“不方便回答”,随即要求观众添加某平台私人社交账号进行交流。在某女主播提供的社交媒体账号界面,其发布的内容均有“擦边”、诱导私聊的情况。

如今,随着直播形态不断发展,这些打“擦边球”现象延伸到深夜音频直播和二次元虚拟主播领域。在某音频直播平台做主播的王薇(化名)说,她曾刷到过比较“擦边”的直播,从主播头像、昵称到声音都带有明显的性暗示。

记者观察发现,在部分深夜直播间,公屏区(围观用户实时发言区域)会不时出现一些大尺度评论,有直播平台还会推出一些互动特效,围观用户花费一定数量的虚拟货币便可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某社交平台,还出现了一些未成年人深夜发布“擦边”视频的情况。在视频中,这些未成年人身着“小背心”和内裤,做出效仿热门短视频的舞蹈动作。视频中还添加了“10后”等带有明显年龄指向的话题标签。

在深夜直播间,还存在不少“卖惨式”直播。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人民法院日前对“凉山孟阳”“凉山阿泽”案一审宣判,8人因虚假广告罪被判处9个月至1年2个月不等的有期徒刑,并处2万元至10万元不等罚金。此前也曾有一些直播平台对卖惨带货等行为进行关闭直播间、封禁账号等处罚。尽管如此,虚假助农、卖惨带货等行为仍在直播间不时上演。

在北京某高校读研一的王晨(化名)发现,一到深夜,部分直播间就有利用老人、残疾人等群体直播带货的情况,有的甚至打着“助农”的旗号。他曾刷到过一些直播,这些老人、残疾人全程坐着,不说话,也不互动,“就像直播的背景板”。有一次,他在直播间的公屏区留言,质疑直播的“真实性”,结果被管理员踢出直播间并拉黑。

深夜直播间靠什么博取“流量密码”

王薇在直播过程中发现,一般到了夜里12点之后,唱歌等才艺主播会陆续下播,“擦边”主播开始增多。“或许因为到了深夜会感到寂寞,想找人排解一下,以此来刺激、提神。”据她观察,“擦边”确实会带来不错的收益。

“深夜时段流量不错,竞争压力还小。”某直播公会运营负责人古岳(化名)表示,一般来说,新人主播大多会避开晚上8-10点的黄金档,选择在深夜时间段直播。另外,据他观察,凌晨档观众的消费能力明显大于白天。“很多人熬到半夜大脑多少会不太清醒,这个时候很容易冲动消费。”他说。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深夜直播间低俗擦边等乱象频出反映出平台监管的漏洞,目前的人工智能巡查体系没有办法完全代替人工审核,在深夜时段,人工辅助审核可能会出现缺位。与此同时,在深夜时段,举报功能可能不如平时反应迅速。加之喜欢观看低俗擦边等内容的受众大多集中在深夜,因此深夜直播间逐渐成了低俗擦边表演的“重灾区”。

某平台直播运营人员李晨(化名)介绍,大部分主播晚上12点左右就会正常下播,抢深夜档流量的主播相对较少,针对他们的人工审核,基数也会下调很多,“只能保证基本的人力”。

“针对‘擦边’等乱象,在法律上较难直接定义成‘违法’信息。”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网络治理研究院副院长敬力嘉表示,目前在《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相关法规中,除了规定的“合法”和“违法”信息之外,还有一个概念叫“不良信息”,目前针对“不良信息”的界定比较宽泛,往往没有明确的参照标准,在具体治理的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交给平台去判断的,“但对于平台来说,这些都会带来流量,他们往往缺乏动力主动监管、杜绝此类现象”。

朱巍表示,随着流量经济的到来,电商发展需要借助一些特殊的手段“引流”,而“卖惨、擦边”等就是廉价的“引流”方式之一。这些乱象之所以屡禁不止,一个重要原因是存在信用管理漏洞。“现在一个账号出现问题,除非是大网红才会‘封脸’,其他靠‘卖惨、擦边’获取流量的小网红,平台只会依规封掉线上账号,账号背后的人、MCN公司(指专注于网红经济和内容营销的机构)并不会受到什么影响。”

古岳负责直播公会在某音频直播平台的运营工作,他介绍,主播一旦被平台判定违规,将会视情节面临A、B、C三个等级的惩罚:C级是警告,B级是封禁账号10分钟,A级是永久封禁。在封禁期间,主播仍然可以通过开设小号或者在其他平台开设账号的形式继续直播。

网络直播平台需创新业务方向,不要总想赚快钱

“对于违规现象,我们会基于整体逻辑判断决定是否作出惩罚。”李晨表示,当首次发现主播出现违规时,平台会先给予提示,如果违规行为继续,就会对该主播采取中断直播、封禁等措施。

如何判定主播行为是否违规?李晨表示,平台会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以往案例制定相应的判定标准,一线审核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基本能够判定相关内容是否存在显性或隐性违规行为。

据朱巍了解,目前各平台监管力度不一,一些大平台对不良内容的监管相比小平台更加严格,这就导致了一种“洼地效应”:一些展示不良内容的主播会逐渐向小平台倾斜,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

“目前关于网络信息治理的法律基本框架已经形成,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应抓紧制定不良信息管理的统一标准,在平台和监管部门之间形成良性合力。”敬力嘉表示,针对网络不良信息的治理,应明确打击重点,制定长远规划,定期进行合规检查,完善动态审查机制,进一步监督平台是否达到内容监管的要求。

朱巍认为,要把直播行业的监管纳入社会共治体系,建立举报机制作为多方共治“抓手”,“大家发现问题随时举报,平台在收到举报之后及时反馈”。

实际上,国家层面针对自媒体账号违规的惩罚力度在不断加大。2023年7月,中央网信办发布了《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一共有13条,其中规定:网站平台在账号注册数量上应严格执行“一人一号、一企两号”;网站平台对违规“自媒体”采取禁言措施的,应当同步暂停其营利权限,时长为禁言期限的2-3倍;“自媒体”因违规行为增加的粉丝数量,网站平台应当及时核实并予以清除。《通知》同时进一步加大了对“自媒体”所属MCN机构的管理力度。

“这些规定可谓是‘拳拳到肉’。”朱巍表示,《通知》利用市场手段进行网络治理,将“自媒体”的营利权限与合规性密切联系,提高违规违法成本,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遏制违规行为的滋生,有针对性地治理深夜直播等乱象。

敬力嘉认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直播乱象丛生的问题,平台需要创新业务方向。他观察到,目前很多主流直播平台已经逐渐向知识付费等业务方向转型。“不要总想着靠低俗、卖惨的内容赚快钱,还有很多丰富的生活场景可以去挖掘。”(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