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603:25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电商捧哏”套路防不胜防 诸多乱象亟待监管规范

新闻聚焦admin2023-11-25305

近日,一份“神仙职业”登上网络热搜,“没错的”“要的呀”这些经常在直播中听到的“电商捧哏”逐渐火了起来。在这份新兴职业的背后,暗藏着许多防不胜防的套路,有的甚至游走在法律边缘,诸多乱象如何监管规范成为关注的焦点。

喊喊话就月入8000

“电商捧哏”那么简单?

“上链接”“最后三单”……随手点开一个电商直播间,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画外音,不少网友戏称,“就这两句话,在杭州一个月能拿8000元。”一时间,“电商捧哏”成为大家眼中能轻松赚钱的新风口。事实真的如此吗?

图源:视觉中国

一位从事直播带货行业多年的业内人士表示,大家看到的“捧哏”有的是知名主播的助理,大部分则是电商中控人员,工作横跨直播的前、中、后阶段,需要负责设备调试、后台操作、维护直播秩序、数据复盘等。“网上更多的还是段子,大家看到的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除了铺垫氛围、把控节奏外,很多“电商捧哏”的重要作用就是“逼单”。

“逼单”由直播间的许多角色共同完成,比如主播会反复强调最低价、库存有限、卖完涨价等关键词,以此来制造“不买肯定后悔”的氛围,而“捧哏”通常会在这个时候附和主播的关键词,比如“库存还有吗”“快没了”……在强化认知的同时,也通过对话催促用户下单。

此外,部分“电商捧哏”在给主播搭腔的同时,还要操作多台手机,给用户制造一种很多人在抢购、“手慢无”的紧张感,有的还会在评论区疯狂刷弹幕,为直播间的商品库存、销量等数字“注水”。

某招聘平台截图

“电商捧哏”套路多

越界行为应承担责任

我国消费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了消费者知情权,即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

“电商捧哏”的本质是推销产品,应遵循相应的规则规范,但其营造的不真实的“疯抢”氛围很容易误导消费者,使其在极限“逼单”之下,作出不理性的购买选择,结果就是被误导的消费者拿到商品之后,要么忍气吞声、自认倒霉,要么退货。直播电商平均退货率为30%-50%,远高于传统电商退货率的10%-15%,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对商品服务的宣传,与实际情况还有距离和“水分”。

此外,一些疯狂刷虚假弹幕的行为则涉嫌犯罪。日前,安徽亳州警方打掉一个为直播带货提供虚假宣传服务的犯罪团伙。团伙打着商贸公司的名义,利用600多台手机24小时为直播间商家提供有偿互动、虚假评论等非法服务。

图源:视觉中国

《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规定,直播间运营者、直播营销人员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应当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责任和义务。“电商捧哏”在与电商主播们共同设计的直播间购物场景中,不能再游离于法律之外,要同带货主播承担起相同的销售者责任,对商品质量负责,在所售商品对消费者人身、财产权益产生侵害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电商捧哏”乱象

治理需要多方合力

10月30日,杭州司法局公开征求意见的《直播电商产业合规指引(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直播电商从业者不得采用虚构交易、虚标成交量、虚构库存数据、虚假评论、删除或屏蔽不利评论、好评前置等方式,诱导消费者非理性消费。这也意味着“电商捧哏”极限逼单等行为将受到规范。

北京海淀法院法官助理秦鹏博表示:“现有法律法规和专门性规范文件已经详细指导了网站平台如何规制虚假数据、直播造假行为,但对于直播间出现的乱象及直播平台怠于规制的处罚力度很低,尤其是罚款金额、标准不明确。我们应当及时出台高位阶、制裁措施全面的专门性法律或司法解释,另一方面直播平台也有义务提醒消费者在进入直播间时要警惕‘电商捧哏’‘职业弹幕人’,理性对待他们的套路话术。”

此外,电商平台和主播自身应该建立起良好的自律机制,诚信为本,不得从事虚假宣传和欺骗消费者的行为。消费者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辨别能力,理性购物。如果消费者发现电商“捧哏”虚构库存和销量信息,可以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投诉举报,或者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海报新闻见习编辑 宋玉 综合央广网、澎湃新闻、极目新闻、杭州市司法局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