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305:27星期六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高温来袭!北方多地开启“烧烤”模式,五问本轮高温天气

新闻聚焦admin2023-05-16524

15日济南市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今年首场高温天气的来袭使得市民体感炎热,泉城广场附近的市民和游客选择来到喷泉旁纳凉。

今年北方首轮高温天气来袭!15日,中国华北、黄淮多地开启“烧烤”模式,局地气温达到37℃,而昨日的全国气温实况排行榜(TOP10)已没有36℃以下的身影。

图源:中国天气网

根据预报,15至17日,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及南疆盆地东部等地将有35℃以上高温天气,今天,山东的高温还将继续冲击37℃。

那么,今年夏天的天气形势到底如何?此轮高温天气持续多久?是否会出现和去年一样的极端高温、干旱?五问本轮高温天气:

1、5月中旬出现高温天气是否偏早?

专家:属于正常现象

谈及此次高温天气,山东省气候中心高级工程师曹洁告诉记者,通过对过去五年数据的比对分析,今年山东首轮高温预警从发生时间和最高温来看,都没有突破以往的记录,仍在正常范围内。之前也曾出现过类似情况,比如,2018年5月11日山东全省最高气温仅25℃,5月14日快速升达37.1℃,随后气温波动降低,至5月21日最高气温又回到22.9℃。

谈到今年首轮高温天气是否偏早,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从常年来看,华北平原的首个高温日平均出现在5月下旬到6月上旬,此次天气过程与常年同期高温出现时间接近,属于正常现象。

2、此次高温将会持续多久?

专家:持续时间不长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符娇兰表示,5月15日至16日,大陆高压脊发展控制华北、黄淮地区,天空云量较少,受高压脊下沉增温以及晴空辐射加热的共同影响,上述地区迎来首个高温天气。其中,北京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中北部、山东北部及南疆盆地东部等地将有35℃以上高温天气,山东北部部分地区气温可达37℃以上。

17日以后,受降雨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高温范围和强度将明显减弱。

16日至17日,受位于西藏南部高空槽东移并在长江中下游加强影响,加上低层低涡切变系统发展,江南大部、华南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东部等地16日午后至夜间强对流发展条件相对充分,需着重关注。

而20日开始还将有一次较强降雨过程:20日至21日,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大部、华北南部等地有小到中雨;22日至23日,西北地区东南部,江汉、江淮、江南、华南地区北部及西南地区东部有中到大雨,部分地区有暴雨。

符娇兰提醒,受高温影响地区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华北、东北等地强对流天气频繁,公众外出时可随身携带雨具,警惕雷雨、冰雹等天气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

3、今夏高温状况与去年相比如何?

专家:弱于2022年

“预计今年夏季,除黑龙江中部和北部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低外,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其中河南南部、安徽西部、江西西北部、湖南北部、湖北、重庆大部、四川东部、陕西南部、甘肃西部、新疆大部等地偏高1℃至2℃。”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介绍。

结合去年天气情况对比分析,在高温持续的时间长度、峰值强度、高温范围及极端40℃以上高温所覆盖的城市等方面,专家预计,今年夏季高温情况要弱于去年。

“但今年的高温时长、高温范围与常年夏季相比还是要偏多的。”高辉建议注意防范高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有关部门要提前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等准备工作。

4、是否会出现和去年一样的干旱情况?

专家:干旱可能频发

与高温如影随形的,还有干旱。和高温趋势一样,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干旱的总体范围和强度也要弱于去年,但在局部地区,如长江中游地区,发生持续干旱的可能性较大;在长江下游等地,随着雨季结束以后高温快速发展,带来蒸发量急剧加大,从而可能导致阶段性旱情快速发展。

四川省隆昌市沱灌工程往灌区输水,保障春灌图/邵明亮

从全国范围看,阶段性的区域性气象干旱也可能会频繁发生,高辉建议抓住有利天气时机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加强塘坝水库的蓄水保水工作,积极引水、提水抗旱,并合理开展用水调度。

5、气候预报都完全准确吗?

专家:仍存在不确定性

尽管通过数值模式等,我们可以对夏季的气候情况进行展望,但其预测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高辉说,整体来看,我国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海洋(海温、极冰等)和陆面(积雪等)因素的叠加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增加未来春夏季演变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不断增多,也增加了气候趋势预测的不确定性和难度。

因此,气象部门将持续密切监视影响气候预测的关键系统和天气气候特征的变化,加强会商研判,及时滚动订正气候预测意见。

(海报新闻编辑 巩小龙 综合自海报新闻、中国天气网、中国气象局微信公众号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