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0109:31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如何学杭州③|创业者王超:这里真的把创业者“当回事”

新闻聚焦admin2025-03-3018

编者按:随着DeepSeek的爆火,杭州“六小龙”现象引发全国关注。很多地方纷纷反思。一时间,“为什么 ×× 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成为热门话题,各种前往杭州的考察、学习活动也频频见诸报端。

但,“六小龙”之所以是在杭州,其背后肯定有无法被轻易复制的内核。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杭州蹲点采访,对话高新科技创业者、政府工作人员、大学教授、个体创业人员等数十人,希望通过一例例鲜活而又真实的故事,一窥其背后无法被轻易学到的“秘诀”。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陈洋洋 张珈玮 杭州报道

2025年2月20日,在杭州高新滨江AIGC产业创新中心7楼人工智能公司旷维炬锐科技有限公司内,年轻的“95后”创业者王超与他的十几名员工正在忙碌。

王超的公司成立于2022年,如今已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与国家电网、东风集团、华为等企业密切合作。

“在我心目中,没有哪个城市会比在杭州成立公司更简单。我记得开这家公司时,全程通过‘浙里办’平台提交电子材料,很快就审批通过。刻章、证照均免费邮寄上门,整个流程不到10天,完全实现了零跑腿。”王超说。

“过去年轻人担心开公司手续烦琐、成本太高,其实现在电子化注册几乎零成本。开一个公司相当简单,就像‘网购’一样。”王超感慨。

王超今年28岁,从本科起就在杭州就读,大学时就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如今一边读博士一边创业。他告诉记者,杭州市为年轻的创业者提供了“全周期”护航和贴心服务。从大学开始,就有各种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新竞赛获奖项目若选择落地,可直接获得启动资金和房租补贴;企业成立后,报税、政策申请等事务同样能在手机上一站式完成。

“从孵化到成长,政策衔接没有断档。”王超强调,这种连贯性让创业者能专注核心业务,而非疲于应付各种手续。

作为一名埋头搞技术的理科生,他印象深刻的是杭州“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除了必要的年报等事务,几乎感受不到政府的‘存在’,没有外行指导内行,也没有额外接待负担。”王超说。

“滨江区政府当时把我们招引过来时,给了我们很多扶持政策,包括创业补贴、房租补贴、研发投入补贴、算力补贴等。”王超说,对初创的AI企业来说,算力补贴非常重要。除此之外,园区还会经常请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家来举办各种行业培训、沙龙等,帮助大家更快成长。

王超看中的还有这里的创业氛围。他公司所在的大楼内有多家人工智能初创企业,分别在各自的垂直细分领域发展,形成了紧密的上下游产业链。在这里,大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经常一起对接外部客户,像一群共同创业者组成的团队,发挥产业集群效应。

“我能够非常深刻地感觉到我是被这里所需要的。”王超说,与很多地方办事需要跑断腿相比,杭州是真的把创业者“当回事”。

“公司开起来后,我也没见到任何政府部门的人来打扰或为难,也从来没有宴请过一次官员。”王超说,在硬件条件发达的当下,科技创业者肯定首选政府服务多、干预少,相关补贴明确,创业氛围强且活力四射的城市。

如今,王超的公司已步入正轨,而在这座城市,每天仍有新的创业团队诞生。据统计,杭州全市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7711家增长到2023年的1.5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从2020年的1.4万家增长到2023年的2.9万家。2025年,开年后的杭州,平均每天诞生280多家企业,超过70件专利获得授权,1700多万元的资金投向初创型科技企业。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