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一年一度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依然聚焦三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文件做出了哪些重要部署?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文件中又提出哪些长效机制需要建立?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哪些特点?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当前我们也正在学习一号文件精神,总的来说,我们有三个方面的体会。
第一个方面,今年的一号文件问题导向性特别强。每句话都是对着问题去的,都是对着“三农”的短板弱项。
第二个方面,是可操作性强。今年一号文件明确给大家传递什么是可以干的,什么是不可以干的,什么是鼓励的。
第三个方面,是系统性强。总的来说,三十条里面,整体包括了乡村全面振兴的五大振兴的路径。如果从单个来看的话,农民群众从妇幼到老年,从婴幼儿上学到就业工作等一系列的系统考量,系统集成,系统全面。
提高单产以往也有提及,为什么这次要特别提出这个问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播种面积的量已经是确定了,单产的提升我们依靠三个方面:
一是种子,推进种业振兴,种子要做得好。
二是耕地,我们现在推进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包括旱能浇,涝能排。
三是技术的集成,我觉得这是单产提升重点的工程,把技术集成起来,在一个区域里面去开展相关的单产提升。
确保不发生大规模的返贫,如何做好监测工作?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首先要重新梳理评价指标体系,对这种评价指标体系要进行一定的精简,把核心指标做实,实实在在反映脱贫、致贫的问题。另外就是要加强贫困的数据的统筹,包括医疗、卫生、教育、消费等这种大数据的数据平台的应用,这样更能及时掌握相关情况,及时做出一些政策的调整,及时进行帮扶。
什么样的机制能够防止返贫?
首先,经过分析我们发现,还是得靠就业。对于当代人来说,一定要靠就业的帮扶政策,对他们培训相关岗位适配的技能,这样他们就能找到相应的工作,解决贫困的问题。
其次,就是关于社会保障的问题。一些兜底性的,包括一些医疗、教育、住房这种社会保障,我们可能以前已经部署了一些,但是我们下一步怎么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进一步去提升对他们的社会保障兜底功能。
最后,就是对于下一代的问题。我们怎么去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提高贫困区域的基础教育问题,让他们基础教育进一步提升。这次一号文件提出来,加强农村小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给他进行营养改善,包括这些小学的修建,包括一系列措施都是为了把基础打牢,让下一代能脱离贫困传递。
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年轻人往大城市跑,这种状况如何改变?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所长 胡向东:主要是人和钱的问题,人员流动都是往回报率高的地方流动,所以说欠发达地区相对来说存在一些劣势。从外部来讲,我们要加强区域的协作,另外还要加强对口帮扶,包括中央的转移支付,还有一些产业的转移,因为产业转移过去以后,人口的就业就能稳得住。从内部来讲,一定要激发欠发达地区的内生活力,优化要素配置,把一些制度性的壁垒提前破除,为经济的发展带来助力。
(央视新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