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9:59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难防的 “大数据杀熟”:不同手机差价不同、多次浏览价格上涨、高级会员更容易中招

新闻聚焦admin2024-10-24118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李子骄 编辑 朱晓冲 报道

在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购物、餐饮到旅行、娱乐,大数据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大数据杀熟”现象,也惹得消费者频频吐槽。

“‘双11’红包为什么只有我领不到”“同一平台、不同账号的套餐差价有十几元”“开个会员视频,发现朋友比我便宜几元”……近日,随着网络购物狂欢节的到来,不少网友为自己受到的“不公遭遇”发声,“大数据杀熟”的问题再次受到关注。

为何 “千人千价”的现象缘何屡禁不止?“大数据杀熟”有何新套路?消费者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请看海报新闻记者调查。

消费者吐槽,自己被大数据“算计”了

“同一款乳液套装,用其他人的账号购买,显示是1570元,用我的账号购买,显示是1830元,足足相差了260元。”近日,张女士向海报新闻记者反映自己遭遇了“大数据杀熟”:“我开通88Vip会员已经4年了,几乎每个月都会在淘宝网购,没想到自己买的东西反而比别人贵。”

张女士还发现,今年“双11”活动期间,自己领到的购物券也格外少。“满2000元减280元的美妆券,平台直接给我非会员的朋友发放了,但我从任何通道进入就是抢不到。真的是区别对待,套路满满。”张女士把情况反映给了客服,得到的回复却是“平台随机发放”。

“太夸张了!同一款吸管杯,我们同一个宿舍的同学打开购物页面,价格有19.9元、24.9元、27.9元、28.9元、33.9元,而我是最贵的。”某网络购物平台10年的资深用户陈女士质疑,“是平台根据我的搜索记录和历史对价格进行了调整。”

刘女士也向记者反映,视频平台也存在“杀熟”现象。“我一直用某视频网站追剧,后来会员到期也补了几次,以为都是涨价了。没想到,我这个黑标会员是25元/月,作为普通会员的朋友是15元/月。”刘女士感到很郁闷。

除了上述情况,海报新闻记者尝试在多个网络平台预订机票和饭店套餐时发现:新用户价格比老用户便宜,同一个航班或者套餐在不同设备上显示的价格也有所不同,用苹果手机和荣耀手机的差价在10元左右。

客服回复88Vip为何领不到美妆券

“大数据杀熟”有何新套路?

所谓“大数据杀熟”,是指经营者利用互联网平台优势收集消费者的日常消费数据,依照一定的算法逻辑,输入具有推送对象与排斥对象的身份信息,自动生成和输出个性化的销售或服务定价,使不同消费者对相同销售或服务支付不同对价的行为和现象。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曾就“大数据杀熟”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6.77%的受访者认为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64.33%的受访者表示有过被“大数据杀熟”的经历。受访者认为,“大数据杀熟”问题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在线旅游、平台外卖等消费领域。

虽然“大数据杀熟”问题自互联网平台诞生之日起就存在,并非新鲜事,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如今“大数据杀熟”不断出现新的“变种”,不仅形式更加多样,而且套路日益隐蔽。比如,优惠力度因人而异、会员与非会员存在价格歧视、新老用户被区别对待、不同设备暗藏“猫腻”、多次浏览后价格上涨等等。总的来看,“大数据杀熟”呈现隐蔽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前很多‘大数据杀熟’不似以前那么直接,整体而言规则越来越复杂、也越来越隐蔽,但这种根据消费习惯、消费特点,提供特定商品或特定服务的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对消费者而言是不公平的。”

预订机票时,新老客户显示的价格

“大数据杀熟”为何难治理?

今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对差异化定价行为进行了明确的规范。其中提到,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同一商品或者服务在同等交易条件下设置不同的价格或者收费标准。

即便如此,要对“大数据杀熟”彻底说再见,还存在诸多难点。业内人士提到,从技术角度看,“大数据杀熟”背后高度依赖数据和算法,而算法具有高度不透明性,算法“黑箱”仍然普遍存在;从实践角度看,由于价格差异的原因无法查清,因此针对“杀熟”行为往往存在取证难和举证难;从监管角度看,由于监管成本高、难度大,针对“大数据杀熟”也难有常态化的监管。

那么,当消费者遇到疑似“大数据杀熟”时,该怎么办?“在购买商品或服务前,不妨在不同的平台、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比较,看看价格是否存在差异。”业内人士表示,消费者可以“货比三家”。如在预订机票、酒店等服务时,不妨使用多个不同的在线平台或应用进行价格比较。也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账号或设备进行查询,以观察价格是否存在明显差异。通过这种方式,消费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市场真实价格水平,避免被不合理的定价所误导。

“一旦发现确实存在‘杀熟’的情况,消费者应立即保留相关证据,可以通过手机截屏、录制视频或保存网页链接等方式,将价格差异等关键信息记录下来,同时积极维权。”业内人士表示,这些证据将成为后续维权的重要依据,消费者可以向相关平台或商家反馈情况,并要求给予合理解释或补偿,也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举报。

(文章部分内容综合经济参考报)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