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洗完脸的小孩站在水槽前,双手托住从水龙头里流出的清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18年前,当时的新华社记者格桑达瓦在西藏拉萨市达孜县(如今的达孜区)拍摄了这一温馨的画面。
2006年4月9日,西藏达孜县朗热村的两名儿童用自来水洗脸。新华社记者 格桑达瓦摄画面中左侧的女孩名叫仁增曲珍,是达孜区邦堆乡叶巴村人。拍照时她12岁,正在上小学六年级。她不记得拍照时的情形,但清楚地记得当时村里刚通自来水不久。
西藏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受水利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影响,群众饮水困难。有些地方饮用水微量元素超标,大骨节病等地方病流行。
2005年,西藏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2006年,仁增曲珍所在的叶巴村13组接通自来水,新华社记者用画面记录了这一值得铭记的时刻。
记者采访时,仁增曲珍的母亲一边倒水,一边说:“我12岁的时候,已经开始背着水桶从河里取水了。”仁增曲珍母亲所指的河是拉萨河的支流,离他们家约5公里远。
仁增曲珍(右)在办公室和同事在工作(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格桑边觉摄仁增曲珍是幸运的。她从小上学,没有像母亲一样从河里取过水。2013年,仁增曲珍考上大学,成为家里唯一的大学生。“很感谢父母坚持让我上学。要是没上学,免不了要过像母亲一样的辛苦日子。”仁增曲珍笑着说。
好日子还在后面。他们组里通完自来水没几年,政府又为每家每户接通自来水,村民在家里喝到了干净水。仁增曲珍记得,当时放学回到家,经常帮母亲从院子里取水送到厨房。
如今,仁增曲珍在西藏一家国企工作。“经过脱贫攻坚,现在实施乡村振兴,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仁增曲珍说,2020年,他们家新建了一栋4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
仁增曲珍在办公室倒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摄记者看到,他们家的住房位于省道旁边,是一栋两层高的藏式楼房。新房宽敞明亮,屋里的藏式家具朴实整洁,自来水直接通到了厨房。“现在喝的水是深井水,不仅干净,还免去了取水的烦恼。”仁增曲珍说。
从普通农民家的孩子到国企员工,从由河里取水到自来水直通厨房,仁增曲珍家的变化,是西藏几十年发展变化的缩影。她相信,未来的日子将更美好,幸福会像自来水一样缓缓流淌。(记者格桑边觉、晋美多吉)
[ 责编:杨煜 ]
来源:新华社新媒体
浙江出台省级元宇宙专项政策 3年产业规模超2000亿
在多个参保地缴费都满10年 在哪儿领取退休待遇?
中国农业科学院遴选年度10项农业科学前沿重大基础科研成果
2023你用什么方式来回报母爱?连天俊、连天朗两位小朋友倾情演唱《妈妈》
蔡徐坤首次担任总导演 线上演唱会官宣定档2月26日
《超级马力欧兄弟》大电影内地定档4月5日 全球最早上映
超人气流行歌手“萌德”献声萌鳄 为《鳄鱼莱莱》注入魅力
陈都灵新剧《长月烬明》热播,演绎“白切黑”反派广受好评
“全国都在咽喉炎”冲上热搜 嗓子疼是“二阳”吗?如何缓解?
基层监督执纪多了一双“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