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将是这次飞行的最主要看点。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准备创造新的历史。它计划由“龙”飞船搭载四名宇航员执行为期五天的“北极星黎明”任务:进行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刷新人类近几十年来抵达的最高高度。
一直以来,太空行走属于政府宇航员的专利。如今,经过两年多年的酝酿,SpaceX即将开启“迄今最危险”的任务之一。
不过,就在发射前夜、美国东部时间8月26日晚,SpaceX宣布将原定于27日进行的发射推迟24小时至28日凌晨3时38分至7时09分之间进行。
五大看点
“北极星黎明”项目最初于2022年对外公布,由美国科技亿万富翁艾萨克曼发起,旨在推进SpaceX将人类移居其他星球的远大目标。
参与本次飞行的四名宇航员都是“业余选手”,但都与航空航天领域密切相关。除富翁艾萨克曼本人外,还包括一名前空军飞行员和两名SpaceX运营工程师。
SpaceX最初计划于美国东部时间8月26日执行任务,但已两度推迟发射。26日晚间,SpaceX称,因火箭的“快速断开脐带”出现地面氦气泄漏,决定将发射推迟至28日凌晨至清晨。如果需要,29日同一时段还有备用发射机会。
如果一切顺利,四名宇航员将在绕地球运行的椭圆形轨道执行一系列飞行和测试任务,其中三项最受关注:尝试首次商业太空行走;刷新近几十年来人类到达的最高高度;进行“龙”飞船与“星链”卫星之间的激光通信测试。
“世界上首次商业太空行走是这次飞行的最主要看点。”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指出,一方面,太空行走难度很大,商业太空行走的想法已提出很久,但一直未能实现。另一方面,与其他太空行走比,这次的任务较为特殊。
庞之浩从飞船、宇航服、宇航员、飞行高度四个角度进行观察。
首先,飞船没有气闸舱(特殊减压舱),这与我国第一次太空行走有些类似,整个舱室将在太空行走前卸掉压力,宇航员直接从飞船里出舱。美国早期也进行过此类实验,但已很久没有尝试。所有宇航员都要穿上新研制的舱外航天服,以抵御真空环境的影响。
其次,新的航天服采用最老的脐带式,不配备生命保障系统。它是SpaceX在舱内航天服基础上改造的,既缩短了研制时间,也降低了成本。过去,美国和苏联的太空行走都使用脐带式航天服,但后来为了简便,改用自由式,即宇航员背上一个高1.3米的生命保障系统。
再次,出舱宇航员将面临考验。这次任务中,有两名宇航员将先后出舱活动约20分钟。舱外行走与舱内活动不一样,具有更高难度和风险,动作幅度要小,通常需要经过大量水下训练。
最后,飞行高度更高。载人航天器一般飞行高度为300至500公里。如果太高会遇到范艾伦辐射带,如果太低会受到残存大气的影响。这次,“龙”飞船要抵达1200公里的高度,再爬升到1400公里高,后降到700公里高,进行出舱活动。
上述高度将超越1966年“双子星座11”号飞船创下的最高高度纪录(1373公里),成为自1972年美国航天局“阿波罗”登月任务以来人类到达的最高高度,也将使得飞船进入范艾伦辐射带的内带(充斥着高能粒子)。“更高的高度对于科学实验和数据收集非常有利,但宇航员会面临辐射等风险,这对他们和新的航天服都是考验。”庞之浩说。
也有评论称,飞船抵达近几十年来最新高度时,可能面临被微小太空岩石以及人造碎片撞击的风险。
此外,庞之浩认为,载人飞船与“星链”卫星的激光通信测试也是一大亮点。因为激光通信的带宽非常宽,通信的质量和速度会大大增加。美国此前曾在月球上进行过激光通信的实验。激光通信是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可快速传输大量数据,对于科研活动和宇航员的航天生活都非常有利。
“总之,这次任务带有风险性,看点很多,不再是单纯的太空旅游,而是一次商业科研活动。”庞之浩说。
两大目的
按计划,此次“北极星黎明”任务只是SpaceX“北极星”项目三次飞行中的第一次。接下来,SpaceX还将进行另外两次商业飞行:一次仍将使用“猎鹰9”号火箭;另一次将使用SpaceX为登陆月球和火星设计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
有评论称,综观“北极星”项目,它是商业航天领域的又一次飞跃,凸显出商业力量对太空探索的深度参与和创新推动。但也有观点认为,就目前而言,太空飞行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商业公司铩羽而归的例子屡见不鲜。
比如,今年6月,SpaceX“星舰”火箭的商业载人绕月飞行活动遭日本富豪前泽友作“退单”,理由是“星舰”何时准备就绪尚不明确。又如,美国富豪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太空公司已进行七次载人亚轨道飞行,但由于一次未载人飞行时的故障,导致项目中断近两年。再如,英国维珍银河公司旨在利用独特的飞行器将“游客”送往太空边缘,但其商业化尝试以失败告终。
从推动航天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商业太空飞行意义何在?商业航天的崛起已是大势所趋?
“商业太空飞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庞之浩指出,它一般是使用比较成熟的技术,实现商业化。美国当年之所以要让SpaceX研制商业飞船,就是因为航天飞机很贵、风险很大。在它们退役后,美国就让商业航天公司接手,一改过去政府投资、大航天公司执行的模式。
与政府主导的模式比,庞之浩认为,商业太空公司自己研制飞船和火箭,用卖服务(打的)的模式来完成政府项目。为了实现盈利,它们会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节省研制时间。这也是它们进行商业航天活动的意义所在。实践证明,在商业航天市场上,新的商业航天公司前景广阔。
一骑绝尘
颇为巧合的是,就在SpaceX为首次商业太空行走摩拳擦掌之际,美国老牌航空航天巨头波音正遭遇新的耻辱。
美国航天局24日宣布,出于安全考虑,今年6月搭乘波音“星际客机”飞船前往国际空间站的两名宇航员,将于明年2月改乘SpaceX的“龙”飞船返回地球。
有舆论指出,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卫星发射和太空运输市场越来越被一家公司“垄断”:SpaceX。它拥有一支经过验证、可重复使用的火箭队,飞行速度更快且价格更低,还专门负责向国际空间站运送美国宇航员。
谈及近年来SpaceX在太空探索领域取得的进展,庞之浩认为,无论载人航天还是火箭发射,都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一骑绝尘。
载人飞船方面,SpaceX于2014年与波音一同中标美国航天局的项目,于2020年完成“龙”飞船的首次载人试飞,迄今已执行九次常规商业载人航天任务。反观波音,得到的资金比SpaceX更多,“星际客机”飞船的成本更高,但发射时间一再推迟,顺利升空后又迟迟回不来。
火箭发射方面,SpaceX采用一种火箭通用化的方式。“猎鹰9”号火箭性能很高,不带助推器,既能发射商业航天器,也能发射民用、军用航天器,既能载人也能非载人。它的发射成功率和一级装置回收成功率都很高,有效降低了成本。
总的来说,“SpaceX自己投资、敢于尝试新技术,采用迭代试错的方式,不求一步到位。”庞之浩说,从管理模式到发展路线,它有很多经验值得借鉴。
(上观新闻)
来源: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