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8:35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海报观潮丨城市骑“遇”

新闻聚焦admin2024-08-19164

海报新闻评论员 张静宁

“等风来,不如破风去”。破风,这是城市骑行里的一句“行话”,也展现了城市骑行自由、松弛、无畏的调性。

城市骑行原本是指人们骑着自行车“轧马路”,没有目的地、没有严密的行程安排,骑行者们走走停停,以更绿色、更传统的方式丈量城市,看见快生活中看不到的浪漫。慢慢地,城市骑行开始披上了运动的外衣,越来越多的骑行者骑着自行车冲出城市,去周边的盘山路、景区探寻“破风”的快感,城市骑行开始大热。

骑的是健康,骑的是文化

大多数人骑行的初衷,是为健康。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生活方式也在随之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开始重视科学运动,跑步、游泳、健身等运动项目都不断升温,而骑行也是其中之一,这客观上增加了人们对骑行运动的需求。骑行既是一种出行方式、又是一项可灵活支配时间的运动项目,不受队友、场地、装备等限制,随手扫一辆共享单车也可以完成一天的骑行运动,健康、环保、“好上手”让骑行得到了许多新骑手的青睐。

当一个爱好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追风者,它便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的象征。在社交平台上大量的“种草”帖子和装备、路线分享让城市骑行的队伍不断扩大。在社交媒体的聚集与放大作用下,城市骑行不再只是一种通勤和运动方式,它逐渐代表着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理念,成为城市年轻人之间的社交货币,骑行俱乐部、骑行搭子、骑行社团在各类社交媒体中出现,城市骑行文化逐步形成。

城市与骑行,相互拥抱

城市骑行,与传统意义上的竞速骑行有所区别,不论是游走在有地方特色的小街小巷中,还是环行在城市郊区的山路上,城市骑行都是骑行者和城市的一次“拥抱”。

对于骑行者来说,在骑行的过程中看到很多驾车出行看不到的风景,是一种观赏,也是一种探索。比如在青岛的崂山,沿着沿海公路骑行,可以看到巍峨的山峦、广阔的大海,这是对这个城市另一种情感上的共鸣。骑行无形地拉近了城市与骑行者的距离,让人们更真切地爱上脚下这方土地。

对于城市来说,骑行的火爆,也带来无数可能。在社交媒体上热度不减的骑行帖子,是攻略分享也是文旅宣传。骑友们通过对骑行道路、骑行景致的分享,将城市的美景和人文气质传递出去,不断破圈,这也是城市的一张流动名片。

另外自行车骑行是一种“零碳”的出行方式,这非常符合当下“双碳”的目标。如果一种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能够掀起一阵风潮,或是形成一种环保的理念,对于城市和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来说,都是利好的。

怎样才能让骑行更安心

骑行是美好的,也是危险的。追逐竞驶、“暴骑团”超速、随意变道等情况,这几年不断出现在网络上。近日,河北“父亲带11岁孩子在公路骑行遭碾压身亡”一事更是引发网络关注。安全,应当是城市骑行的首位。虽然骑行行业正在发展得较为成熟,但是相关的规定以及城市对骑行的友好程度还需要不断加强。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必须年满12周岁。很多城市对于骑自行车的形式和速度也有要求,比如上海、郑州等地。虽然本起事故中,事故自行车的时速需等调查报告确定。但据报道,事发时,自行车队中有骑手码表显示时速高达37km。行业的发展与伤亡事件的发生,都在呼吁着相关管理部门尽快完善限速规定、加大执法力度,这是治理竞速行驶乱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此外,提高城市的自行车友好程度,也至关重要。城市中骑行专用车道的密度、公共交通携带自行车的便捷程度、自行车停放的安全性等,都决定了一个城市的自行车友好度。在很多城市中,自行车道和机动车道混在一起,在一些郊区的公路上甚至并不设有自行车道,这都增加了城市骑行的风险。除了通过划分自行车专用道,或者建设自行车竞速场地以外,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使城市骑行也拥有“绿波路段”,将自行车交通网络也作为城市规划管理的一部分,这不仅可以保障城市骑行的安全,也可以作为“骑行+”的一张城市名片。

城市骑“遇”也是一次城市机遇。没有导航、也没有路线,骑行者们在车轮上与这座城市再次相遇。尽管城市骑行的发展之路仍然很长,但他们与每一座城市一起,在更年轻与活力中,共同成长。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