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01:21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大师姐”做“小老师” 北师大“入校指导”助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

新闻聚焦admin2024-08-1195

在北京师范大学平果附属学校三年级某班的课堂上,班主任正在给凑在一起讨论的小学生解答问题。石芳/摄

“10年后,你在哪儿,在做什么?30年后,你在哪儿,在做什么?”

“当科学家!”“当程序员!”“当老师!”

7月初,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梁超逸跟随学校团队来到北师大贵阳附属中学,为初一年级的学生作了一场励志报告会。

2022年,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基础教育发展管理部(以下简称“基教部”)、牵头校、教培中心和教育集团共同建立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开展云端教研、木铎金声讲坛、学科高端年会和“大学-附校”交流指导活动(以下简称“入校指导”)等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践。其中,由北师大马院学生为附校学生作讲座、分享大学生活、激励学生树立人生目标的励志报告会,就是学科共同体入校指导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依托于北师大的教育资源,“入校指导”使深入教学一线、在全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越做越实。

目前,学科共同体的入校指导活动通过基地校调研、专家示范课、课例指导、一体化建设研讨会、励志报告会和大学生班会课等环节展开。除了教师之间的交流,更有约15名北师大学生陆续参与到入校指导活动当中,以学生和老师的“双重身份”,亲身体验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实践。

从“评价”思政课到“打磨”思政课

“各学科共同体建立后,大学和北师大各地基础教育学校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多了。”北师大基教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学科秘书王丽娜向记者介绍,北师大目前有15个基础学科建立了学科共同体,包括语文、数学、英语、思想政治教育等,各学科共同体各自展开活动。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的“入校指导”由基教部与各地附校联系对接,明确附校需求后,由马院主导“入校指导”时的师资配置和环节设置。

“以往一些线上教研时,专家们对于课例中的问题说得可能没有那么细致,但是面对面指导时就会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讨论,从原来更多的‘评价’一堂思政课变成了‘打磨’一堂思政课。”王丽娜说。

“指导附校老师课例的同时,我们还会邀请北京的一线名师一起去附校,上一堂专家示范课。”对于思政课老师而言,在有限的课时内将难度较高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让新课标的核心素养要求落地是教学的难点与重点。

“入校指导”时,专家老师进到附校课堂,面对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在异地授课的情况下,如何快速熟悉学生、针对学生反馈临场调整、同时将课堂重点内容完整呈现出来,对大部分老师来说都是难题。

王丽娜表示,在示范课课堂上,各科老师都能够观察到一线名师是如何破解这些难题的。

大学生参与“入校指导”是双向奔赴

“现在回想为附校同学作讲座的场景,我还能感觉到当时的那种忐忑和兴奋。”刚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的于子芙说。

去年,于子芙跟随“入校指导”团队到北京师范大学天津生态城附属学校,面向高二年级作了一场励志报告会。第一次以大学生的身份站在那么多高中生面前,她最初顾虑的是自己能否为他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但随着交流的顺利进行,兴奋和感动成了她最大的感受。“讲到最后,我看到大家眼里都有开心的光芒,能让他们从我的发言中有所收获是最令我感动的。”

于子芙自己也从中收获颇丰:“大家和我交流时会问我一些比较现实的问题,比如现在自己的分数能上什么样的学校,大学选什么专业比较好。”她认识到,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都会关注到不同的问题,面对不同的学生,思政课老师要做的调整有很多。

即将读研三的王熙佳也有很深的感触。在最近的一次“入校指导”活动中,她作为老师给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四年级8班的学生上了一堂班会课。和几个月前在北师大汉中实验学校给初中生上课时不同,此次面对小学生,她的课堂变得轻松活泼。

“备课时我们会和对接的老师做好沟通。给初中生上课的时候,要让他们摆脱对中高考的迷茫;面对那些还感受不到中高考压力的小学生,更多的是培养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小习惯。”王熙佳表示,与大型讲座式的励志报告会不同,大学生班会课进入个别班级,更能捕捉到学生的想法。

“大师姐”做“小老师”,梁超逸这样描述“入校指导”中的大学生班会课和励志报告会。“这样的朋辈教育其实是让附校学生和‘未来的自己’有一个对话。在大思政的概念下,‘育人’是很重要的。我们作为师兄师姐与中小学生交流更有亲和力。”她说。

走进教学一线让梁超逸这样有科研任务的研究生获得了更鲜活的研究素材。“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在一线教学中究竟如何实践?有什么样的反馈?这是我们坐在图书馆里无法想象到的。”梁超逸说。

“入校指导”时参与教学研讨的过程让于子芙对未来的职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老师们一起讨论、解决教学问题,让我看到了各位思政课老师乃至思政学科团体究竟是如何践行‘教书育人’的。”

北师大马院副院长刘洪森表示,让大学生参与“入校指导”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对北师大马院的学生而言,‘入校指导’为他们提供了深入基础教育一线的机会,能够实地观察中小学课程设置、中小学教师工作现状、了解当代中小学生思想状况,是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有机融合;对附校中小学生而言,听北师大优秀学子授课与分享,是为他们树立观察学习的对象,是对基本教育理论的遵循,也是对教书育人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的遵循。”刘洪森说。

利用当地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截至今年7月,在北师大马院和基教部的主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共同体已经到天津、宣城、汉中、平果、保定、贵阳等地的附属中学和小学开展了7次“入校指导”。

王丽娜表示,未来这项活动将根据已有经验再做调整,在不断拓展入校指导范围的同时,也会重回一些学校进行再指导。“‘入校指导’也是北师大和附校通力合作的过程,学科共同体会联合各地附校,一同进行整体策划。”

据介绍,目前北京师范大学下属基础教育相关学校共79所,包含直属附校、合作校、帮扶校等,遍及全国21个省级行政区。

针对附校分布相对密集的地区,北师大马院和基教部统筹资源,建立了如“基础教育学校西北地区发展联盟”的片区联盟,将北师大附校和周边辐射地带的基础教育学校一起纳入规划,让“一校”带动“一地”,横向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入校指导’不是‘单向供给’,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也并不是单纯‘大学牵头’,大学、中学和小学三方都是主导者。”刘洪森认为,一体化是大中小学各取所需的有机互动,要做好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必须要有健全的体制机制来推动其顺利进行。

刘洪森说:“学科共同体开展的各项活动就是利用广泛的教育资源和‘大学-附校’间密切的联系,将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走深走实的过程。”

目前,除了利用高校优质资源带动各地附校教学和科研水平发展、在课堂内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北师大马院和基教部还在探索整合各地附校辐射范围内的优质思政资源,形成了基础教育“大思政”实践资源地图,利用当地资源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

“我们对全国21个省区市各个附校周边的红色遗产、文化遗产、乡村振兴优秀村、生态文明建设基地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进行了初步统计。”梁超逸向记者介绍,例如学科共同体刚刚去过的北师大贵阳附属小学和中学位于贵阳市,除了贵阳市当地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乌当区百宜红军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与遵义市的距离也并不遥远,可以利用遵义市丰富的红色资源展开思政教育活动。

王丽娜表示,大多数附校所在地区都有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可供开发。“未来,马院和基教部将根据资源分布情况,联合各地附校,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共同规划打造一批优质思政课程或研学活动。”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梓昂 记者 许革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