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11:14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中国那些事儿】上合组织为中国-中亚农业架起“互利互鉴之桥” 双边合作结出累累硕果

新闻聚焦admin2024-07-08132

中国日报网7月6日电 农业是上海合作组织(SCO)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领域。在上合组织及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下,许多中国企业和高校也与中亚地区的同行共同建立了农业示范基地。预计,农业贸易将成为今年中国与中亚贸易增长最快的贸易类别之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正茂曾去过哈萨克斯坦的10个地方。他介绍说,哈萨克斯坦土壤肥沃、光热资源丰富,适合种植小麦。但与此同时,当地小麦的抗病性和抗倒伏能力弱,而中国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两国形成优势互补,使合作成为“天作之合”。

目前,哈萨克斯坦是全球主要粮食出口国之一,中国是哈萨克斯坦粮食出口的重要市场。张正茂表示,哈萨克斯坦平均每年出口小麦600-800万吨,对中国的小麦年出口量为80万吨,农业贸易扩大潜力巨大。

2024年6月21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正茂教授(右)在哈萨克斯坦北哈州农业科技示范园与当地专家调查小麦苗情。(图片来源:新华社)

据悉,在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已建成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为培育出更加适合在哈萨克斯坦种植的品种,张正茂教授的团队与甘肃、新疆等地的育种单位合作,采用跨区域穿梭育种法进行多生态区选育。

他透露说:“经过试验,我们优选的品种在穗粒数、千粒重和饱满度上有明显优势。”

哈萨克斯坦爱菊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副经理阿孜白说:“中方提供的优良种子品种提升了哈萨克斯坦小麦产量和品质。这些产品出口到中国,深受消费者喜爱。”

位于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吉果木良种繁育技术示范园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上合组织与“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建成的8个海外农业科技示范园之一,旨在提高当地的苹果产量。

据悉,尽管苹果在吉尔吉斯斯坦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水果,但当地夏季炎热干燥,并不利于像苹果这样需要大量水分的作物生长。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张东教授带领团队在这里耕耘了近7年时间,他们培育筛选的优良砧穗组合水分利用率、栽植存活率明显优于传统种苗,苹果产量也显著提高,亩产提高300公斤以上。

现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技术人才和青年学生来往于丝路之上,成为促进中国-中亚农业合作与传播农业技术的“桥梁”。来自哈萨克斯坦的留学生马克萨特·巴特尔别克(Maksat Batyrbek)就是其中之一,他2017年来到中国留学,就读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今年6月,他顺利完成了博士论文答辩,并将在不久后返回家乡。

巴特尔别克主要研究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玉米叶片和根茎的影响。他说:“这些都是与哈萨克斯坦农业息息相关的研究方向。我希望通过学习中国的农业模式与技术,开拓思路,助力自己的研究。”

对于农业领域的专业人员来说,上合组织同样为他们提供了合作的沃土。2019年,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在陕西省杨凌建立。建立以来,这里培训了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农业官员和农业技术人员超过2200名,组织的各类农业技术专题讲座吸引超4万人次在线学习。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教授陈威表示,加强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的农业交流与合作,有助于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畅通,保障地区和全球粮食安全,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他说:“未来,更多样化的农业投资模式、更紧密的农业和农村政策、更具体的科技协同创新将继续释放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张正茂也认为,“中国和中亚是好邻居,相互信任,发展战略契合。双方对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也有共同愿景。所有这些都为建立更加紧密和更全面的经济关系奠定了基础”。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