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108:30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家书里的中国丨父亲的千封家书

新闻聚焦admin2024-06-30185

海报新闻记者 丛萍 陈俞印 北京报道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枣庄煤矿工人陆舒之周围的很多人还抱着“女孩读书无用”的偏见。但陆舒之坚信知识改变命运,他一个人赚钱供5个孩子上学,生活非常拮据。

2018年,陆舒之孙子结婚时全家人合影,前排右五为陆舒之。

按照陆舒之设想的那样,“读完该读的书,考完该考的试”,学习成绩尚可的二女儿、三女儿和小女儿陆续到北京读大学、读研究生,就业安家,如今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取得不错的成就。在陆家儿女人生中的一些重要时刻,父亲可能不在身边,但“父亲的信”从未缺席。几十年,上千封信,分享儿女们每一次的喜悦和成功,抚慰儿女们每一次的失意和迷茫……翻开这一封封信,扑面而来的温暖如同年幼时牵着父亲的大手,虽蹒跚向前,却无比安心,无比自信。

鼓励孩子们爱国、上进,学好知识才有报国“本钱”

1994年10月30日,陆舒之给三女儿的信,信中祝贺女儿获得奖学金。

“最近又去北京城里玩了吗?我希望你一个月最少去一次。”

“亚运会期间,你可千万去看比赛,再重复一次,票价不论多少,一定争取去看。”

“国庆节又到了,‘45’大庆将是一次非同寻常的庆祝。首都北京的节日氛围将会更欢乐,更隆重,更充满国庆味。我们为你们生活在祖国的首都这个世界瞩目的地方而感到自豪和荣耀。”

2024年6月,在陆舒之北京的家中,他给记者读起了当年写给孩子们的信。

2024年6月,夏至将至。在陆舒之北京的家中,他带着老伴儿翻找出书籍和信件,一封一封地跟海报新闻记者念叨起来。对于孩子们能到北京读书,陆舒之倍感骄傲。在当年写给孩子们的信中,他时常鼓励孩子们走出去,感受祖国的变化和发展,让孩子们对国家民族满怀热爱,对社会发展充满向往。

陆舒之总是在润物无声中把家国情怀植入孩子们的心灵深处,他在信中时常说:孩子们,你们是属于国家的,不是私有的,要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1992年,二女儿陆玉华犹豫着要不要考研深造,陆舒之坚定地支持她考研。他在信中写道:青年人应多学习,多积蓄知识,才是真正的“资本”,才有报效祖国真正的“本钱”!更何况祖国的飞跃发展,愈来愈需要一大批具备真才实学的高层人才。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高级知识分子愈加宝贵,愈加大有用武之地。

1994年,陆舒之在鼓励三女儿陆春华继续深造时,这样说:值此民族振兴、国家发达之时,我的孩子们大都成器,这实在是我的最大慰藉和幸福了。

尊重孩子,做子女的知心朋友和精神引领者

在和子女的通信中,陆舒之从来不是高高在上的父亲,更像是子女的知心朋友。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很多家庭中的父亲常以“严父”“一家之主”的形象出现。陆舒之毫不掩饰对孩子们的爱意,“我的聪明的争气的闺女”“我们永远相信的儿女”“我们的渐渐走向成熟了的二闺女”“我们放心且信得过的二女儿”……正是在这些充满爱意的称呼中,孩子们越来越自信、自爱、自立、自强。

“你的学然后知不足的爸爸”“你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爸爸”“愿做你平等对话的爸爸”……从这些称呼中足以看到浓浓的父爱。

陆舒之从不吝啬对孩子们的赞美,每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他总是及时给予肯定。女儿获得“三好学生”和优秀共青团员的时候,陆舒之说:你当之无愧完全称得上是一个渴求知识并且获得知识的强者和勇士!你是一个聪明且又知情达理的孩子,你懂得,人世间,文化科学知识是第一位的重要。

不过有时候,陆舒之也会当起严父,尤其是发现孩子们在思想或者学业中出现了懈怠的苗头。二女儿陆玉华在大一上学期时,和同学打扑克,并且在信中告诉了父亲。陆舒之在回信中这样说道:我在上次信的最后的祝愿语是怎么写的=?“祝你永不后退!”为何这样写?你该清楚。我已经发现,上大学后,你已经失去了中学时代的那股学习的“犟劲”。不进则退,我希望你“不后退”已经是对你的过分要求了。如不改弦易辙,恐怕大有“日落西山”之势矣。

女儿们人生的重要时刻 “父亲的信”从未缺席

“关于‘学生申请贷学金表’还款栏目里,我的意见是前三条里,填写一、二条哪条都行。”

“关于和同宿舍或者和班内同学的团结问题,我以为你在信中所论及的‘要想彼此理解很深也是很难的’,这个认识很深刻,也是很正确的。”

……

这是1993年11月,陆舒之给三女儿的一封信,这只是上千封信中十分普通的一封。

1958年,陆舒之离开家到枣庄煤矿工作。直到1991年,一家人才真正结束两地分居的日子。另一方面,从1989年开始,陆舒之的二女儿、三女儿和小女儿便陆续到县城读高中、到北京读大学。算下来,陆舒之真正陪在孩子们身边的时间很少。信,便是孩子们成长路上最好的呵护与陪伴。

陆舒之平均每月要写4封信,对于子女们的事情事无巨细,一一回应。

女儿们常年在外求学,在她们人生中的所有重要时刻,“父亲的信”从未缺席,父亲的鼓励、教导和陪伴也一直都在。

1993年3月23日,陆舒之给二女儿的信,祝贺女儿考研成功。

1993年3月23日,收到二女儿玉华考研被录取的报喜信,陆舒之立即提笔祝贺:玉华,三月十八日的来信收悉,我及咱全家人都兴奋极了!这是多么令人羡慕的学位啊!我及咱全家人为你感到骄傲和荣光。

在玉华英语竞赛失利时,父亲在信中鼓励:玉华,你要振作起来,拿出“失败了再干”的勇气!记住:“哪怕是失败了一百次,我也要向第一百零一次追求!”这才是强者的气质,强者的风度,强者的心态。坚信你完全可以做到。向着既定的目标登攀吧!

2000年,陆舒之接到三女儿春华即将踏入工作岗位的报喜信后,陆舒之写了如下热情洋溢的贺喜信:春华女儿,从2000年的4月某日,你18年的学生生涯就要结束,而要真正意义地走向社会、走向职业岗位了!我还有你母亲你姐姐你妹妹都将展开双臂,向你表示热烈的祝贺!祝贺你学有所成,祝贺你继续走向新的成功!

这些“烙印着温暖的底色、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彰显着人格的魅力”的信给女儿们力量,被她们很好地保存下来。2000年,在女儿的帮助下,陆舒之将在异地工作期间写给故乡的妻子及在外求学的儿女的213封书信收集出版了《我的家书》。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