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02:22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热化了!今夏为何“全球同热”?未来会越来越热吗?

新闻聚焦admin2024-06-1446

2024年1月12日,世界气象组织正式宣布,2023年成为地球有记录以来(即12.5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年。这打破了最暖纪录,也超出了许多气候科学家的预期。

然而,升温可能还未停止。

高温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今年北半球入夏以来,“超级热”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民众的共同感受。

此前“印度现近50度高温连蚊子都消失”冲上热搜,报道称印度监测站的温度最高达到了49.1℃,接近人类生存极限。截至6月3日,印度全国因高温死亡人数上升至211人。

图源:新浪微博

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此前出现52℃的高温,逼近历史极值,在首都伊斯兰堡,不少行人、商贩都戴上了浸水的头巾。

缅甸最高气温一度突破48℃。自4月份起至5月底,缅甸已有超过50人因为高温天气引发健康问题而导致死亡。

美国多地也遭遇高温天气,加州出现多起山火。

连日来,我国北方多地也遭遇了今年以来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的高温天气,全国十余省份均遭遇高温炙烤。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未来全球气温还要进一步升高。

极端高温:一种气象灾害

2022年8月,《自然》杂志就曾发表长文指出,目前全球高温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热浪并发”:不但出现极端高温,而且在全球多地同时上演。

他们的研究发现,从1979年到2019年,全世界“热浪并发”的发生频率提高了整整5倍。

北京交通大学碳中和科技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元丰指出,我们不应该把高温天气认为是“夏天更热”这么简单,而要把极端高温作为一种气象灾害来认识。

“国际科学界已经把极端天气称为气候危机,它会造成越来越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所以要唤起整个社会高度重视极端天气。”王元丰说。

图源:央视新闻

在印度,极端高温天气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还对农业、供水和电力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供水紧张,电力需求激增,给当地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挑战。

“高温将导致产量减少和作物歉收,从而危及区域粮食安全。与此同时,洪水将加剧粮食安全形势。”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LSHTM)教授塔法兹瓦·马布豪迪教授说,重要的是,干旱、高温和洪水的结合创造了有利于病虫害和水传播疾病的条件。

未来夏天会越来越热吗?

联合国曾用过一个“毯子比喻”,地球身上覆盖着一层毯子——大气层,它含有一种重要成分:稀薄的“温室气体”。它们捕获了太阳的热量,防止其逃回太空,这个过程被称为“温室效应”。如果没有它们,地球的平均温度将是零下18℃,人类无法生存。但问题是: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正在迅速加厚毯子。

在人类近6000年的文明史中,大气中CO₂含量一直保持在280ppm左右,而现在则超过420ppm,是19世纪工业革命爆发前的两倍多。联合国成立的气候变化问题专门委员会(IPCC)的科学家表示,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了至少200万年来的最高点。另有报告显示,数值可能于450万年里前所未见。

英国《自然》网站刊文称,随着人类持续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2024年可能会出现比2023年更极端的天气和气候事件。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也显示,2024年至2028年,每年的全球平均近地表气温预计将比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1℃至1.9℃,这期间至少有一年超过2023年成为最热年份的可能性为86%。

“全球变暖的大背景和大气环流的异常,是造成高温天气的直接影响因素,对我国来说也是如此。”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郑志海介绍。

数据显示,今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为12.3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偏高1.4摄氏度。国家气候中心预计,6月我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华北、黄淮等地气温偏高,高温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阶段性高温热浪风险较高。

中国气象局气象专家朱定真称:“2023年我国出了一个气候变化蓝皮书,一个是中国的夏季平均温度创下了新高,一个是沿海的海平面高度创下了新高,还有一个就是冰川,比如乌鲁木齐河源一号冰川末端退缩的距离创了新高。还有一个就是多年的冻土区的厚度,活动层的厚度也增加了,也是创了新高。所以从这个上面就能看出,整个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是在持续的。”

总而言之,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率和强度都在增加,对全球气候系统和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气候变化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采取积极措施应对极端天气事件的挑战。

海报新闻编辑 高雪婷 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社、科技日报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