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09:23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野生菌VR限时体验卡?奉劝“菇勇者”们别天真!

新闻聚焦admin2024-06-01127

近日,云南昆明

一女子吃野生菌中毒出现幻觉

一会儿看见烟雾弥漫

一会儿又说手上有毛茸茸的小天使

当事人表示她是吃见手青中毒的

中毒后失去意识,人很狂躁

去医院开了镇静剂,挂了盐水

夏季雨水增多

各类野生菌生长旺盛

是误食毒菇的高发期

以为吃毒蘑菇没大事

还能获得一次VR体验?

殊不知,致幻只是入门

它能瞬间变成夺命“利器”

分分钟让人“躺板板”

毒菇开会——谁的“毒功”最强

全国已知野生毒菌540余种,云南有200余种。根据中毒症状和毒素的化学结构,毒蘑菇大致分为剧毒和有毒两大类。

剧毒菌种可造成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衰竭型、横纹肌溶解型中毒;有毒菌种可造成胃肠炎型、神经精神型、溶血型、光敏皮炎型、其他类型中毒。

大青褶伞:离人群最近的“窜稀之神”

青褶伞集中出现在6-10月份,常生长于公园或小区草坪上,菜地里,路边草地、荒地,锯末堆上,甚至是垃圾堆旁。它可以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包含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中毒事件涉及安徽、重庆、广东、广西、贵州、福建、海南、湖北、湖南、江苏、江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份。

致命鹅膏:误食病死率可达75%

致命鹅膏,俗称白毒伞,集中出现在2-5月份。它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最大的特征: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托)。

△图源:深圳龙岗疾控

它毒性极强,误食会造成严重的急性肝损害,误食病死率可达75%。1个成年人吃1朵中等大小,就可能被毒死。

△中国剧毒鹅膏物种 图源:中国科普博览

网传鉴定毒蘑菇有秘诀?

都不靠谱

不少误食者都有过在老家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认为可以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实际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误区1: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

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但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误区2: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

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误区3: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误区4: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误区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误区6: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有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误区7:彻底煮熟,就能安全食用?

这个原则对于细菌、病毒和寄生虫是有效的。蘑菇中的毒素会有相当一部分可以通过加热破坏,但有一部分极为顽强的能够“熬过”高温酷刑,依然保持毒性。

建议全文背诵——防误食毒菇指南

万一野生菌中毒,可不是开玩笑的,轻者神经错乱看小人儿跳舞,重者可是要躺棺材板板。“菇勇者”们还是冷静一点!

远离毒蘑菇最有效的办法

不采:不要自行采吃野生菌;不买:对路边小摊上出售的来路不明的菌类,不要购买、制作和食用;不吃:尽量不食用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菌。

△图源:视觉中国

误食毒蘑菇自救指南

呼叫救护车:万一误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时,有条件的可加盖毛毯保温。催吐: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布包着手指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注意: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送医院: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保留毒蘑菇样品:保存烹饪前的蘑菇照片,没吃完的蘑菇也记得留存,以便有需要时交给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国家应急广播提示

野生菌虽然美味却也暗藏杀机

吃菌须谨慎,安全系心间

食用后如有不适

应及时就医

来源:国家应急广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