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704:21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微短剧下架背后:厌女与恶俗不该是爽感密码

新闻聚焦admin2024-04-19180

微短剧用适当夸张的情节构造来迎合观众的情绪释放、增加观众的快感体验无可厚非。但若是被流量与利润完全裹挟,仅靠简单低俗的剧情和极端炸裂的矛盾来吸睛,只能逐渐吞噬蓬勃的生命力。

■ 范语晨

三天一个小新闻,五天一个大热搜。微短剧自诞生以来短短两年,就以其时长短、节奏快、成本低等特征,一路野蛮生长,迅速出圈,“一对夫妇做短剧每月进账4亿多元”“横店一栋楼半年创作超千个微短剧”……微短剧创造的神话频频现于热搜榜首。《2023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微短剧市场规模近400亿元,接近电视市场体量70%,五年内市场规模有望突破千亿元。

然而,近日的两则下架公告,却给微短剧之热来了一次降温与警示。

4月10日,抖音、快手两大短视频平台相继发布公告,对其平台中宣扬不健康和非主流的家庭观、婚恋观,刻意放大和渲染夫妻、婆媳矛盾等内容的微短剧进行了下架处理。抖音透露,根据相关社区规则,已下架相关违规微短剧6部,包括《最后的底线》《妈妈的生日》《千金小姐反击》等。快手平台也发布公告,下架了《怀孕的女人》《婆婆的狗窝》等4部违规微短剧,并清理相关内容738条。

回溯微短剧的相关监管便可发现,这并不是微短剧第一次因不健康的价值观而遭到下架处理:去年12月,咪蒙上线爆款短剧《黑莲花上位手册》,但因“渲染极端复仇、以暴制暴的不良价值观,混淆是非观念”等原因,后续被平台下架。今年3月21日,网络微短剧《老师不要跑》存在剧情低俗,台词、画面、情节涉及严重软色情等违规情况,中国网络视听协会第一时间提示相关播出平台予以处置,播出该剧的多个小程序也被下架。

名媛、霸总、渣男、恶婆婆;暴富、重生、穿越、复仇……实际上,不单是被下架的这批微短剧,浮夸的人物设定,跌宕狗血的剧情反转,特别是极端化的矛盾与冲突,一直是微短剧屡试不爽的生产套路。深谙网络时代用户心理的微短剧创作者们,将此前网络爽文、爽剧的爽感逻辑熟练复制在短视频中,用脱离现实的悬浮背景给普通人创造一个无所不能的白日梦,而其中夸张的矛盾升级、恶斗复仇,在迅速吸引观众注意力的同时,又连接着人们在现实中被压抑的情绪痛点,让人们在观看中获得痛快的宣泄和“上头”的快感体验。

当这样简单直白的爽感“产品”不断勾住观众的注意力、吃到流量甜头时,迎合、放大人性的阴暗与丑恶,甚至将落后的价值观在剧集中“还魂”,就成了短剧赛道上资本逐利的捷径。

此次下架的微短剧中,被渲染和放大的婆媳、夫妻“大战”,其基点便是普通人家庭生活中常见的人际矛盾与负面情感。通过打造奇葩离谱的人设和“互撕”的狗血剧情,将夫妻和婆媳矛盾奇观化,不仅罔顾人性与现实的复杂性,更令人愤怒的是,影视作品中对女性与女性关系的污名化,被批判、反思多年后,竟再度抬头,在微短剧里兴风作浪、登峰造极!

不少经典的性别研究论著早已指出,在大众流行文化中,将女性的本性刻画为嫉妒、浅薄,将女性与女性之间的关系描摹为“互斗”、排挤、相残,这是几千年来男权社会中“厌女”文化的残余。传统社会中常见的尖锐婆媳关系,正是在男权中心的文化中,女性将仇恨与矛盾投射在同性身上的无奈悲剧。而时至今日,在女性已大规模参与社会生产、男女平等已成为主流价值观、女性间相互扶持的情谊被逐渐看到的当下,为了制造强冲突而渲染婆媳矛盾,以女性与女性之间的相残相杀来吸引眼球,固然是让观众短暂获得情绪宣泄的窗口,但却复现和固化着落后、丑陋的性别文化,也严重影响着观众对亲密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正常认知。这已经不能称其为流量密码,俨然是有待清除的文化毒素。

婆媳“大战”之外,微短剧中物化女性、低俗媚俗、慕富拜金的情节亦不少见:无论是《错嫁千金复仇记》这样的复仇短剧中,女主在前期被男主极尽侮辱,剧情对女性进行极度降智、矮化的操作,还是《顾总的二婚娇妻》这类甜宠短剧中传达的从“二婚带娃女”到“霸总娇妻”便代表女性成功“逆袭”的歪曲价值导向,看似满足了女性观众的爽感和幻想,实则掏空了女性自我价值的内核,也割裂了人物成长的逻辑。更有甚者,诸如《老师不要跑》中的软色情,《黑莲花上位手册》中的暴力,更是罔顾道德操守与公序良俗,沦为纯纯的行业糟粕。

包裹着厌女和恶俗的爽点接连复制,一大批题材同质、质量鱼龙混杂的微短剧纷纷涌向市场,其野蛮生长暴露出的种种问题,不能不令人警醒和反思,微短剧将走向何方?

纵观媒介的迭代史,从广播、电视剧到网剧,从传统文学到网络文学,每一种新的传播与创作方式出现时,都会激起社会的讨论与担忧。然而实践证明,流行永远不等同于浅薄,新的创作形式亦不乏打动人心的精品,甚至有走向经典化的趋势。而万变不离其宗的“秘籍”,是真诚的创作立场、优质的内容和契合时代导向的价值观。

微短剧亦不例外。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文艺形态,微短剧的确很好地顺应了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和碎片化的观看习惯,让观众在繁忙中得到片刻的精神休息。用适当夸张的情节构造来迎合观众的情绪释放、增加观众的快感体验,亦无可厚非。但,若是被流量与利润完全裹挟,仅靠简单低俗的剧情和极端炸裂的矛盾来吸睛,只能逐渐吞噬其蓬勃的生命力。

可喜的是,随着微短剧暴露出的问题逐渐得到重视,这一行业的规范化和正规化也正在推进。在前不久的第十一届网络视听大会上,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司长冯胜勇表示,自6月1日起,网络视听平台、小程序等播出、引流、推送的所有微短剧均需持有《网络剧片发行许可证》,或者平台相应的上线备案号。监管之外,微短剧的发展也正在得到行业“头部力量”的支持,知名制作公司与知名导演的加入,将不断更新微短剧的创作力量,提高微短剧行业的入行门槛与内容迭代。

大浪淘沙,媒介与受众无论如何变化,精品依然是不变的追求。我们呼唤更多具有审美水准与正向价值观的微短剧出现,期待有一天,当我们问起微短剧爽感何在时,答案不再是厌女与恶俗的套路,而是短短几分钟里,具有现实穿透力和艺术表现力的人性人情、大千世界。

来源:中国妇女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