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05:44星期四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真名人假语录,扒一扒“伪鸡汤”那些熟悉的配方

新闻聚焦admin2024-04-18202

一张名人照片配上一段台词或一句摘录,借名人名言抒情言志,是现在流行的一种表达方式。但这些话真出自本人之口吗?不知道。网上都这么写,别人都这么说,也就跟着用了。

心灵鸡汤渗透在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从文字到图片,再到如今的视频,“名人语录”一直以“换汤不换药”的形式持续传播。但是要注意,你喝的正嗨的可能是“伪鸡汤。这些被大量转发的“伪鸡汤”到底是如何炮制出来的?这甚至能写成悬疑小说。

扒一扒“伪鸡汤”那些熟悉的配方

1.断章取义的名人话语

一直以来,通过偷换概念,断章取义激起读者共鸣,是炮制“伪鸡汤”的惯用手法。要么截取整体里的部分片面解读,要么随意注入自己的想法进行改写,企图以假乱真。

比如,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教育我们勤能补拙,就算天资不聪颖,靠不懈的努力也能成功,却没有人告诉我们后半句:“但那1%的灵感最重要,甚至比99%的汗水更重要。”又比如,你一定听说过“学医救不了中国人”这句话,其实它是经过“改头换面”的鲁迅名言。

2.凭空瞎编的“假语录”

段子手们写几句话,或是人生感悟,或是简单的道理,不深奥也不复杂,有些是正确的废话。但茫茫人海,谁会看“无名氏”的感慨?同样一句话,名人一说就会“自带流量”。

“一些看起来很幸福的人,现实中是最悲伤的人,朋友圈并不真实,因为人们在上传照片时,会精挑细选,选择最好的上”,让人开始疑惑,马斯克也是朋友圈资深用户?

这种“冒名式”鸡汤文案早已有名人打假。2022年7月,作家莫言在个人公众号澄清,网上流传的《酒色赋》《你若懂我,该有多好》等作品并非出自本人之手。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还收到过《你若懂我,该有多好》被选入某大学教材后出版社寄来的400余元稿费。

2019年,“鲁迅说过的话”检索系统上线,不少人去验证后大呼:“原来我被骗了这么多年”。

3.张冠李戴的名人名言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这首《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被认为是泰戈尔最美的情诗之一,其实这首诗出自张小娴早年写的博客,张小娴曾在《荷包里的单人床》的序中说道:别人都以为我是抄泰戈尔的,只有我和我的出版社知道我没有抄,这真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被认为是伏尔泰名言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实际上是英国女作家伊夫林·霍尔对伏尔泰观点的阐释。一句名人名言被误传,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出于偶然,有时却是故意为之,部分语录甚至几易其主,出处跟着风向变,谁红就是谁说的。

4.以假乱真的“名校鸡汤”

与名人一样,各式各样的“名校鸡汤”大行其道,因为名校的耀眼光环蒙蔽了众人的眼睛。

比如那篇著名的“哈佛图书馆凌晨四点半仍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的“校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以此来抨击中国大学生不够勤奋。但谣言很快被戳破——大多数哈佛图书馆都是“今天开门今天闭馆”,唯一通宵开放的图书馆,晚上十一二点时人就很少了,更别提后半夜。并且,哈佛大学的校训,只有一个拉丁文单词:Veritas,意为“真理”。

“揭秘!清华父母如何培养孩子上清华”“必看!哈佛爸爸总结的十大育儿心得”……满屏都是“名校父母”,传递着“育儿理念”,这些所谓的语录不过是“伪鸡汤”的变种。

名人牌“伪鸡汤”为何横行网络?

相比无名氏的“鸡汤文案”,这些“名人台词”利用大众对名人崇拜的心理,抓住并加剧大家的焦虑心理和现实痛点,刺激公众神经,骗取大量的评论和转发量,达到博眼球、赚人气、收割流量的目的。进一步来看,这些关注度,亦能为账号持有者带来商业利益。

打着名人旗号“横行”社交网络的“伪鸡汤”背后,暗藏着一条收益不菲的产业链条,为了圈粉变现,一些人便不择手段,胡乱杜撰。

在短视频平台中,部分盗版书籍的营销,往往通过虚构一些不存在的“名人名言”,制作成短视频进行传播,并和图书捆绑销售,而短视频的主角,一般是知名作家或是商业巨头。之前,针对有视频平台以博眼球的标题、断章取义的内容传播过往演讲内容一事,郑强教授曾发长文澄清批驳。

“伪鸡汤”泛滥,危害不容小觑

名人名言是思想的提炼,是智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能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指明灯。然而,“伪鸡汤”肆意蔓延,带来的危害不容小觑。

比如,让人难辨真假,有误导读者之嫌,有的话未必能带来多少激励作用,反而可能变成麻痹心智的“毒鸡汤”;比如,损害名人权益,“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辟谣难、成本高等问题,将对“中招者”造成不必要的干扰;比如,一旦“假语录”广为流传,将对名人形象形成解构作用。对于杨绛语录被杜撰,有评论家就说:在媒介转型的语境之下,杨绛的文化形象与其在文学史上的形象发生了某种“偏离”;再如,习惯了炮制和传播名人的“心灵鸡汤”,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思维依赖,也会影响我们的文化创造,导致语言的贫乏。

律师:杜撰“名言”涉及违法

虚构“名人语录”误导消费者,获取商业利益,在律师看来,涉及违法。

一些账号在传播“名人语录”时,会配上名人照片。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认为,自然人也享有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当然,按照民法典的规定,属于合理使用的除外,如为实施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等。”

“另外,自然人也享有名誉权,如果编造名人语录,其内容影响他人的名誉、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则同时构成名誉侵权。”赵占领称。

在世的名人尚可自证及追讨,去世的名人是否只能任由这些账号杜撰“名言”?赵占领表示,如果编造的名人语录所涉及的名人已经去世,则其姓名、肖像及名誉相关的利益由其近亲属享有,未经其近亲属的同意,仍构成侵权,其近亲属可以主张要求侵权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多元共治、多管齐下避免“伪鸡汤”现象

对于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可以对相应行为依法进行查处,公布影响较大的典型案件,尤其强化对名人署名权等权益保护,开展版权执法等专项行动。对于权利人来说,不能放任这种现象发生,及时固定证据并起诉侵权行为。

对于平台来说,要担起内容管理的责任,对虚假信息和误导性内容进行识别处理。对于传播“假语录”的文章和视频,网络平台也应加大技术投入,做好AI和人工审核,避免“假语录”满天飞的乱象。对依靠编造名言博眼球、赚流量的账号同样有必要采取限制措施,避免其从中不当获利,误导更多人。此外,借助大数据等技术建立权威数据库也不失为一种辅助方法,“鲁迅语录搜索引擎”就是很好的例子。

同时,广大读者提高分辨能力,警惕思维“懒惰症”。读者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文化水准、阅读趣味,掌握交叉验证、多方核实的技巧,而不轻信网上流传的“经典语录”。正所谓“金句”不问出处,读名人名言是为了揣摩语言背后的真知,只有不迷信名人、不盲从名言,养成慎思明辨的思考习惯,才会避免掉入迷惑性的陷阱中。

(海报新闻编辑 马婉莹 综合检察日报、国是直通车、文汇客户端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