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405:42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沪漂说|百万粉丝博主牛文:年轻人在上海,要有想象力

新闻聚焦admin2024-04-11214

编者按:上海,是一座脚下有“六便士”,抬头有“月亮”的城市。每年,大量沪漂带着行囊,从五湖四海,涌向这座中国外地人口最多的城市。他们从哪儿来?为何来?又为何留下?生活中有哪些酸甜苦辣?这一次,我们将镜头对准上海街头的千万沪漂,记录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人生,书写新时代沪漂追梦人的动人故事。

海报新闻记者 赵恩 刘敬怡 上海报道

初见牛文,被她家里的维他命品类给惊到了。一尘不染的橱柜上,一排五颜六色的瓶瓶罐罐里,装满了各式各样的营养补剂——和它们的主人一样,百变、精致、条理清晰而又蕴藏活力。

35岁的她在上海拥有多重身份,既是创业公司的掌舵者,又是众多商业IP的幕后推手,卖过课,写过书,同时还是一名拥有500万粉丝的自媒体博主。

第一份工作入职一个月被开除

为了进入更好的院校,艺术生出身的牛文当初选择了相对好考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2007年,18岁的她从安徽合肥考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从大一开始,她就争分夺秒地安排学习和实习,不希望被所学专业限制住就业方向。

大学4年里,牛文见过王家卫、周杰伦,参加过上海电影展,在上海世博会做过志愿者。后来,经过学校推荐,牛文来到上海文广集团总部实习,接待过不同国家的外交人员。在她看来,自己的大学生活过得非常精彩,在上海的种种阅历是其他地方难以获得的,这也使她产生了“城市比学校更重要”的观念。

对寒暑假期的高效利用换来了比同龄学生更为丰富的实践经历,这让她在就业选择时有了更多选择余地。毕业前七个月,牛文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并且成功拿到了正式offer。相比专业对口的单位,互联网企业更具潜力,薪资也更高,因此也更能打动像她这样一没户口,二没背景的应届生。

那时的牛文不敢设想太多,能买一个自己喜欢的包,拥有一个安稳落脚的住处,哪怕只有四五十平米,也足以使她知足,而一份合适的工作是实现梦想的第一步。

谈起第一份工作,牛文回忆:“这家公司本身招募非常严格,工作强度也很高,我在那里的8个月,可能浓缩了别人几年的职业经历。”

在一次工作应酬中,牛文身体状况不佳,不愿喝酒,于是便直接对同席人的劝酒表示了拒绝,此举得到了几名女同事的支持。但没想到第二天一早,她就收到了通知:“你被开除了。”

年轻气盛的牛文一天也没有多待,当即收拾东西离开,等着她的是社保、公积金全部断档的现实。

她说,这段经历改变了她的命运。

海报新闻记者镜头前的牛文

创业赚了第一桶金,换赛道又赔了200万

工作一丢,梦想似乎也化为了泡影,彼时校招已经错过,虽然随后又通过了腾讯、盛大等公司的面试,也因校招结束,正式岗位寥寥无几,能上任的职位待遇较低,最后都只好不了了之。

走投无路的牛文开始自己折腾起来,她的第一桶金是开发手机APP赚来的。离职后,她找到当年公司的两个同事,劝说他们参与研发,而自己则负责推广,最终产品卖出了几十万元。赚钱后,她去香港旅游,看上某服装品牌,又主动谈起合作,带回上海销售,再次赚了一笔。

创业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执行力的应用也并非百试百灵。当看到周围不少人都在从事品牌开发时,牛文误以为自己也可以顺利入局,于是便将全部积蓄都投入一个内衣品牌,结果赔了约200万。

“人做选择很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跳开自己认知的小圈子,站到更宏观的视角去做选择,是需要很多能力的。”吃一堑长一智的牛文,现在常常这样提醒自己。

上海街头有关牛文的活动推广

寻找自我:老板、讲师,还是作家?

25岁时,牛文为人生感到迷茫。此时的她萌发了做自媒体的念头,最初只是想记录创业路上的思考和心得,平台也仅限于公众号,而现在,她在全网拥有500万粉丝,主讲的付费课程用户超过1万人,出过2本书,还有2家公司。

“如果不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的未来将是无法想象的,因为它太精彩了。”回忆起初到上海的自己,牛文说,人生需要想象力。

牛文的写作习惯开始于2014年,那时的她把写作当成忙碌日子里的兴奋剂。2016年,牛文开设微信公众号,两年后她又陆续开通了抖音、微博账号,转战短视频和直播,希望通过分享故事来认识新的伙伴。她给自己取了个网名,叫凯瑟琳大王——凯瑟琳是她的英文名,大王,则是她对自己处事风格的定位。

随后,牛文尝试开发知识付费课程,内容包括个人品牌、商业IP打造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吸引了众多学员,其中不乏知名人士,万博宣伟前中国区董事长刘希平就是其中之一。曾经她卖过一套人脉社交课程,销量上万,在相关类目中排名榜首。

在毗邻徐家汇的办公室里,摆着一本她刚刚出版的新书,下一部书的出版计划已在筹备。

前往公司的路上

老板,讲师,还是作家?牛文说,虽然现在有不同的身份标签,但她最执念的还是全心做自媒体。

美国留学期间,朋友曾开玩笑地叫她采访金刚狼扮演者休·杰克曼。在得知其名下有一家咖啡店后,牛文在店门口徘徊了很久,买了一杯又一杯咖啡,这才鼓起勇气找店员搭话。店员告诉她,休·杰克曼当时不在美国,但可以介绍他的合伙人给她认识。就这样,牛文在朋友的翻译下完成了这次印象深刻的采访。

如今,采访早已不是难事,分享也成了融入生活的一个习惯。在她家的灶台上方,装有一个拍摄支架,方便随时记录。为了便于创作和分享,她在装修房屋时还专门向设计师提出要求,希望屋内任何角度用手机拍摄都能顺利出片,不会因灯光造成屏闪。“我坚持分享快十年了,在输出的时候生命状态是绽放、勇敢和打开的。”牛文说。

牛文在家中烹饪早餐

漂在魔都,忙碌而快乐

牛文身上明显带有一种雷厉风行的特质,举手投足间都透露着“忙碌”二字。心直口快,走路带风,明明已饥肠辘辘,却还在饭桌前反复摆弄两部手机,不断查看、确认着工作安排,似乎一切都是为了高效地达成目标。

“我的时间和行程都是卡着点的,一旦乱掉,下一环就延期了。”牛文说,自己忙碌但又能保持快乐的原因,在于做的事情都是自己想做的,这样时间就掌握在自己手上。

在她心目中,上海是个很有边界感的城市,这里规则大于人情,只要有实力,就可以获得想要的东西。牛文执行力强,目标导向明确,魔都虽然繁忙,倒也适合她生存。

牛文的家距离公司仅一街之隔,通勤极为方便,走路只需8分钟。8分钟里,手中的电话依旧没有停,牛文就这样从一众匆匆的身影间闪过,闯入了又一个脚下生风的日子。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