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0803:10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鼓励大学生积极就业,高校和社会能做些什么?

新闻聚焦admin2024-03-06500

“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就业形势比往年更加严峻。”近期,全国多所院校相继发出倡议书,动员2024届毕业生积极就业。

3月1日,2024年“职通央企”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启动,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供图

“先就业再择业!” 多所高校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

据黑河学院招就处微信公众号3月2日消息,校方在《致2024届毕业生的就业倡议书》中呼吁,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客观了解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合理定位个人就业目标,理性调整就业期望,科学做好职业规划。

此外,浙江理工大学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中心今年2月在公开信中称,暂时未落实就业去向的同学们要理性调整就业期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科学做好职业规划。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2月发出的倡议书提到,据教育部统计,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同时,体制内和政策性岗位供给有限、企业岗位需求收缩,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此背景下,毕业生和家长们应科学研判当前的就业形势,及时关注就业政策变动,合理定位求职目标。

3月2日上午,山东省2024年首场师范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暨曲阜师范大学专场招聘活动举办

鼓励大学生就业,高校能做什么?

高校呼吁的初衷可以理解,但停留在一纸呼吁显然不够。鼓励大学生就业的同时,高校更应当由此做好就业服务,让学生看到及时就业的好处和收益,进而调整人生的职业选择。

比如,高校应当做好学生和企业的中间桥梁,积极走访企业,组织各类双选会,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这些工作其实高校也一直都在开展,2024年1至2月,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2024届高校毕业生“寒假促就业暖心行动”,不少高校都通过提供访企拓岗、就业指导等方式,帮学生解决就业难题。

高校还应该做好学生工作引导人的角色。就业帮扶工作,除了在毕业季密集开展,更应当贯穿于学生全部的学习过程。学校应当对自己的培养机制进行大幅度的调整,从学生入学之初开始,就进行充分的就业引导,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支撑。

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更好地促进毕业生就业,53.1%的受访者期待完善在校生实习实训,增强求职择业能力;48.9%的受访者期待加强校企合作,拓宽求职渠道;45.0%的受访者希望高校根据社会发展动态调整专业设置。其他还有:提供更多面向应届生的岗位(37.0%),学校为毕业生提供笔面试指导(36.9%),普及劳动合同及社保等知识(35.6%),为离校两年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发见习岗位(30.7%)。

3月2日,2024年广西女大学生专场招聘会在南宁会展中心举办

破除“唯学历论!” 社会能为大学生就业做些什么?

高校的呼吁,社会有必要聆听。希望学生不只盯着升学考公考编,社会应当尽可能激活就业市场,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保证充分就业机会。

其实,国家一直把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作出一系列具体部署。早在2020年,我国就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

社会要促进大学生就业,还应扩大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加大对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地产、金融机构、文化产业、商务服务、教育医疗等城镇新增就业较多行业和专精特新创业者的政策和金融支持,增加社会和企业的新增就业岗位。

此外,还需要社会各界逐渐去拆解复杂问题的各个环节,保障学生在毕业时有充足的可选项,自由、灵活地去选择适配自己的人生方向。

(海报新闻编辑 俞春红 实习编辑 王春苗 综合央视新闻、中青报、北京日报等)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