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2206:04星期五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当70年老店面临拆迁

新闻聚焦admin2023-12-28458

海报新闻记者 赵恩 刘敬怡 上海报道

“雨伞还有伐?”听见老人的话,张乐华迅速从柜台内取出一把小巧的雨伞,交到她手中,仔细地介绍起来。

12月27日中午12点,在收到征收告知书两周后,石门二路156号北京百货商店内,店长张乐华忙得不可开交。柜台前挤满了排队的顾客,张乐华只能用最快的语速与他们挨个儿交谈。

两周前,张乐华收到了物业公司寄来的告知书。因动迁征收,公司通知其一个月内搬离房屋。上海人对老店情有独钟,一听到老字号即将动迁,许多人坐不住了……

顾客:这里的东西别处买不到

在这家陪伴了上海人近七十年的老字号百货店里,摆满了蛤蜊油、雪花膏、假领头等老物件,许多顾客的年纪比张乐华还要大。他们并非完全用不来网购,也不是不愿享受快递的便利,只不过,这些老店、老物件早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他们宁可费点工夫,也要过来看看。

八十多岁的李阿婆是一位退休教师,她告诉海报新闻记者,自己今天是专门从闵行转了一路公交车过来。虽然现在新品很多,但有些东西自己用了大半辈子,早已习惯了。如今许多老物件已经不太好买,自己之前也从网上买过几次,品质都得不到保证,因此她觉得,倒不如来这里买个安心。

“你看,像这种毛巾也是老牌呀,质量非常好的,现在外面也买不到了。”李阿婆指着店门口的一条毛巾说。红白条纹的毛巾上方用晾衣架夹着一块牌子,上写着起毛纱棉100%。

几番精挑细选过后,李阿婆将几块老式香皂装在包里,小心地拉上拉链。“我还要买个搪瓷烧锅,一件长袖衬衫,还有男同志的假领子,我还在看颜色。”

一位店员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店铺里共有四家卖主合作,而张乐华是店老板。三十平米左右的店面,摆放着各式各样的物件:药皂、汤婆子、搪瓷缸……对年轻人来说,这里有不少是他们从未见过的新鲜玩意儿,而对老上海人来说,只有这些年岁久远的东西用起来才“对味”。

店内柜台

店员:忙到没空吃饭

店员介绍,自己在这里干了三四年,几乎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排队,有人从奉贤、闵行过来,还有人专程从南京过来买东西,“阿姨嬷嬷比较认同这个老牌子。”

一位顾客说,这里的东西虽然不见得比其他地方便宜,有时可能还要更贵,但她还是愿意专门来此购买。

时间虽然在正午,来往进出的人却丝毫没有减少。记者问店员几时吃午饭,对方边收拾存货边笑着回答:“哪有时间吃饭呢!我们都是抽空吃的。”

走廊仅有一步宽,却常常站着两排人,顾客进门后只能缓缓挤到心仪的商品跟前。一位进店看热闹的小伙进门容易,出门却遇到了难处,尽管朋友在门外催促,他也只好小心翼翼地挪动脚步,走出店门后还不忘解释道:“人太多了,刚才差点挤倒一位大爷!”

店门外的老年顾客

门庭若市,也不乏看客

动迁消息传出后,许多顾客特地前来消费,其中也不乏存在“捡漏”心理的。一位顾客告诉记者,自己刚好要买点防冻裂膏,虽然家附近就有卖同种商品的,但觉得这里可能会便宜点,因此也专程过来看看,没想到来了之后价格反而更贵。他表示,反正东西是一样的,那也没必要买贵,不如回家再买。

店门外,一位大叔举着相机拍摄了好一会儿。看到记者后,大叔主动上前搭话:“我喜欢拍弄堂,朋友转发给我这个店,我上海人第一次来这家店。”大叔说,六七十年代大家都穿假领头,现在应该也只有这里有卖了。临走时,大叔带走了一大包蛤蜊油、雪花膏,但却没有带走引起他感慨的假领头,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也不知道还有谁会买这个了。”

除了老年人,这里也时有年轻人进出,但其中不少只是走一圈出来,拿手机拍几张照而已。就在店主张乐华热火朝天接待顾客的同时,几名年轻顾客稍稍走出店门,到旁边的便利店挑选商品,并自言自语道:“还是这里东西多。”

店主:有人免费提供场地,仍在考虑

这间老字号店铺,是否真到了该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是否带着老物件走进博物馆才是它的最终归宿?答案是否定的。店员告诉记者,店铺肯定还是要开下去的,现在的关键是搬到哪里,何时开业。但可以确定的是,这家陪伴上海七十年的老店不会单纯“打烊”了事。

“微信收款十元”“微信收款两百元”……下午四时许,店内人数仍未减少,最多时挤得下近二十个人。忙里抽闲的张乐华告诉海报新闻记者,动迁消息传出后,很多人关心他们,还有人要免费提供场地给他们。虽然社会关注度很高,但张乐华仍在考虑,因为对他来说最重要的其实还是服务。

日头渐渐落下,店门口挂着的纯红毛衫样品,不知被多少来往经过、好奇面料的顾客摩挲过。柜台内,张乐华仍不知疲倦地重复着取货动作,接听着一个又一个电话。

来源:海报新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