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0606:01星期天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法媒:在中国,他们用AI抚慰丧亲之痛

新闻聚焦admin2023-12-27275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贾晓静

在中国东部一座安静的墓地里,吴(音)拿出手机放在墓碑上,播放儿子宣墨(音)的录音:“我知道你因为我每天都很痛苦,感到内疚和无助……虽然我不能再陪在你身边,但我的灵魂还在这个世界上,陪你一生一世。”

宣墨生前从未说过这些话,它们是由人工智能模拟生成的。2022年,吴的独生子宣墨在英国埃克塞特大学读书时因中风去世,年仅22岁。吴和妻子深受打击,向人工智能技术“求助”,为已逝的亲人打造栩栩如生的虚拟形象。

据法新社报道,在中国,许多人像吴这样,渴望“复活”亲人。

吴告诉法新社,儿子就读于会计和金融专业,喜欢运动,希望捐献器官救助他人。“他有丰富多彩的生活,很有正义感,乐于助人。”吴说,他想制造和儿子一模一样的复制品,只不过,它生活在虚拟世界里。“一旦我们同步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儿子就会和我在一起了。”

专家告诉法新社,虚拟人物可以为承受丧亲之痛的人们提供安慰,有相当的市场需求。一些中国公司只需30秒的逝者视听资料,就能创造出“数字人物”。

随着人工智能在中国快速发展,吴尝试让儿子在虚拟世界“复活”。他收集了儿子的照片、视频和录音,花费几万元聘请人工智能公司“克隆”儿子的脸和声音。他还成立了工作室,创建了包含宣墨大量信息的数据库。吴希望强大的算法帮助他创造“能精确复制宣墨思维和语言模式的化身”。

法新社称,近年来,美国出现了几家提供“幽灵机器人”服务的公司,中国在这方面的发展速度似乎更快。

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创始人、吴曾经的合作者张泽伟(音)告诉法新社:“中国有这么多人,很多人有情感需求,这在市场需求方面给了我们优势。”

张泽伟表示,他的公司能在约20天内创建一个人的基本虚拟形象,收费在人民币1万元到2万元之间。公司员工可以将虚拟形象的脸和声音“叠加”在自己身上,陪客户进行视频通话。该公司还曾为无法陪伴孩子的父母制作“虚拟家长”,为失恋的女性制作“虚拟前任”。

“世界是巨大的。”张泽伟说,“人的数字版本可以永远存在,即使他们的身体已经消失。”

南京硅基智能科技公司的创始人司马华鹏告诉法新社,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新的人文主义”。他把这种技术比作绘制肖像画和摄影,认为它能帮人们以革命性的方式纪念逝者。

英国巴斯大学死亡与社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塔尔·莫尔斯认为,“幽灵机器人”或许能给人带来安慰,但人们需要进行更多研究,以了解其心理和伦理意义。

“关键问题是,‘幽灵机器人’对它们被设计模仿的个体有多‘忠诚’……如果它们做的一些事‘污染’了人们对它们代表的人的记忆,会发生什么?”莫尔斯说。

专家认为,该领域的另一个难题在于,死者无法对制作虚拟的自己给出许可。

香港大学专注于研究人工智能及其社会影响的内特·沙拉丁表示,虽然模仿语言或行为可能不必获得授权,但“用这个模拟物做一些事”可能需要获得许可。

张泽伟认为,所有新技术都是“双刃剑”。“只要我们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觉得就没问题。”他举了一位在女儿死后试图自杀的母亲的例子。

吴告诉法新社,他认为宣墨“可能愿意”通过数字技术“复活”。“儿子,总有一天,我们会在宇宙中团聚。”在儿子的墓前,吴和妻子泪流满面。他说:“这项技术每天都在进步……一切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