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5:59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中国克服严寒天气全力保障震后受灾群众生活

新闻聚焦admin2023-12-20362

新华社甘肃积石山12月20日电题:中国克服严寒天气全力保障震后受灾群众生活

新华社记者

夜幕降临,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气温已降至零下十多度。在这样寒冷的天气里,40岁的马黑麦带着8个月大的孩子和家人一起住进了带有火炉的帐篷。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被迫离开家,住进帐篷。

12月19日,马黑麦(前)和家人在帐篷里休息。新华社记者 程楠 摄

12月18日23时59分,6.2级地震寒夜里突袭积石山县。马黑麦家就位于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回忆当晚,他记得感受到了强烈震感,像打雷一样发出巨响,房间先是上下抖动,接着左右晃动,能把人弹起来。

“我立马抱起小孩,大喊家人撤离。房子毁了,牛圈受损,所幸人没事。”劫后余生,马黑麦仍心有余悸,19日凌晨,他将孩子们和母亲安置在自己的私家车中过夜。

来自中国各地的救援力量迅速响应,紧急驰援小城积石山。

甘肃省调集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1500余人、公安干警1500余人赶赴灾区。陆军第76集团军某旅约300名官兵连夜出动,于凌晨4时许到达受灾严重地区,迅速展开人员搜救、道路清理等工作。

各方救援力量的迅疾驰援,给马黑麦等受灾群众吃了“定心丸”。来自兰州的一家爱心企业将牛肉面带到了大河村临时安置点。中午12时许,马黑麦和家人吃上了热腾腾的牛肉面。下午4时许,他们住进了带有火炉的帐篷,帐中暖意融融,马黑麦一家在火炉上热馍馍,并烧热水给孩子冲了奶粉。

截至19日22时许,100余顶帐篷在大河村广场上拔地而起。帐篷里,受灾群众点燃火炉取暖;帐篷外,受灾群众有序领取方便面、纯净水、牛奶、被褥等救援物资。

这是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大河村的临时安置点(12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文静 摄

积石山地处高海拔区域,天气寒冷。凌晨在室外站立半小时,人的手和腿就会冻得发麻。大河村党支部书记马成忠在救灾前线连续奋战,已连续20多个小时未合眼。

马成忠说,地震造成全村约80%的房屋遭遇不同程度损毁,为了避免村民受到二次伤害,要发动村干部及时引导村民避险、勿在家中逗留,同时积极协调搭建帐篷、分发物资等事宜,“要让老幼病残等弱势群众优先入住,保障他们的生活。”

各方力量火速支援,全力以赴救治伤员,做好受灾群众安置……抗震救灾各项工作正紧张有序进行。

地震发生后,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成立联合专家组,会同当地医务人员对收治伤员进行会诊,逐一排查隐匿性伤害,一人一策制定诊疗方案,全力救治伤员。截至19日9时许,甘肃省、州、县各级医疗救援队伍抵达临夏州、积石山县开展医疗救治工作的各级医疗救治队伍共19支386人,救护车99辆,迅速开展伤员搜救、检伤分类、转运、救治。

在积石山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正积极救治受伤群众。记者看到,留观室有3张病床上躺着孩童,其中一名约两三岁的孩子正在输液,小朋友脸上有些许擦伤,医护人员耐心地为他清理伤口,并舒缓安慰他的情绪。

当地政府积极行动,全力调运救灾物资,从兰州中央救灾物资库、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库、州级应急物资储备库及时调运第一批救灾物资,包括棉大衣11300件、棉被褥10700套、棉帐篷12900顶、火炉1000套(含烟筒)运往灾区,保障群众基本生活。

12月20日,救援人员向各安置点分发物资。新华社记者 多蕾 摄

记者在大河村临时安置点看到,救援物资已陆续运抵,分发至受灾群众手中。

临夏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鲁泽表示,政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临时住处、伤病能及时医治。

午夜时分,气温越来越低,临时安置点氛围安静有序,很多受灾群众已经安心睡下,帐篷内的炉火烧得旺,暖人身、暖心房。(记者:张文静、程楠、王铭禹、何问、徐汉、宋佳)

来源:新华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