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吕慎 陈冠合 光明日报通讯员 黄林 孟航宇
11月25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龙田镇初级中学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里,一群孩子利落地采摘着刚刚成熟的柚子,老师则一边帮忙,一边向孩子们普及水果保鲜储存的生活常识。现场气氛火热,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大半年来,这些孩子每星期都会来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劳作。看到凝结着自己汗水的小柚子一天天长大成熟,孩子们心里美滋滋的。
“上个学期开始,我们就来给柚树施肥、锄草、修枝剪叶,今天终于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好开心!”龙田镇初级中学九年级学生杨琳萱抹去额头上的汗珠,兴奋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贵州省将劳动教育作为巩固“双减”成果的重要抓手,“家校社”协同发力,在政策、课程、基地、支持、竞赛等5个方面加强体系建设,打出系列“组合拳”,实现劳动意识、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全面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贵阳市第四十中学打破时空限制,不再把劳动教育局限于课堂的40分钟,而是开设了“劳动四季享芬芳”课程,指导和鼓励同学们一年四季都投入劳动实践中,持续感悟四季交替的奇妙和劳动创造的成就感。
扛锄头、拿镰刀、背竹篓,小学生们在各自的劳动教育“责任田”里自食其力,挥洒汗水;做竹编、制蜡染、烧土陶,中学生们在劳动教育工坊里细心琢磨、精心制作;水电工、电焊工、机修工,大学生们在校园实训中心里熟练操作、实习实践。
贵州各中小学还把家长请进劳动教育课堂,让家长和学生共同完成劳动作品,引导家长做家庭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
家长兼任劳动教育课教师,教会孩子做家务,带领孩子一起劳动。家长群和微信朋友圈里,全是家长们晒出的孩子们的各种劳动成果——“哇,今天吃到了我家宝贝煮的面”“看,我们一家三口做的南瓜灯”“宝宝栽在阳台的小青菜长得多好”,等等。家长们的点评也满含期待:“自食其力方能鹏程万里”“孩子,你今天劳动的汗水就是明天闪亮的珍珠”……
在贵州省首届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技能竞赛现场,观看了孩子们的精彩比赛后,一名家长深有感触地说:“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学校教育回归劳动的好传统,我们家长举双手赞成!”
近年来,贵州教育主管部门充分挖掘整合资源,积极汇聚社会合力,广泛利用土地、山林、草场等建设了一批学农实践基地,认定了一批厂矿企业作为学工实践基地,与城乡社区、福利院、科技馆等社会机构共建了一批服务性劳动基地,还牵头制定了基地管理办法,全面加强实践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为广大师生能在设施齐全、资源丰富、安全稳定的场所里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
据了解,贵州已初步形成以劳动教育国家级试验区为引领,以省、市(州)、县(区)、校四级联动为主体的劳动教育基地建设格局,共获批3个劳动教育国家级试验区,创建省级示范县10个、各级实践基地(园地、场地)6787个、各级示范学校1008所。
“要引导学生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从小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尊重劳动、勤于劳动、热爱劳动,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将来更好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服务国家。”贵州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联克向记者表示。
《光明日报》(2023年11月26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