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寒风呼啸,室内温暖如春。不过,供暖给人们带来温暖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少麻烦:咽干、嗓子痛、皮肤干、头晕、胸闷……种种症状被人们统称为“暖气病”。
到底什么是“暖气病”?我们该如何预防“暖气病”呢?
什么是“暖气病”?
“暖气病”不是医学上的病种,而是被“热”出来、“干”出来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
进入冬季后,取暖设施的使用频率提升,室内温度升高的同时,空气更加干燥,容易导致人体免疫功能和抵抗力下降,出现鼻咽部干燥、烦躁不安、头晕眼花、疲劳无力等症状。另外,冬季取暖时通常门窗关闭,空气难以流通,干燥、闷热的环境为细菌的滋生、传播提供了机会。
因此,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与呼吸道感染有关的肺心病、心功能不全等疾病也容易出现发病小高峰。这些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暖气病”。
正常情况下,人体每天会蒸发掉约1000毫升的水分。其中,经皮肤蒸发600~700毫升,经过呼吸道蒸发约300~400毫升。供暖季开始后,室内空气干燥,蒸发的水分更多。人体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中,就容易导致各种症状,加重人体的疾病。
“暖气病”危害,你了解吗?
1、呼吸系统疾病
室内外温差过大,加之温暖、干燥的环境让人的免疫力与抗病能力下降,人会出现口干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皮肤干燥发痒、火气大等,还会削弱人体上呼吸道的防御功能,诱发流感、哮喘、腮腺炎等各种呼吸道疾病。
2、心脑血管疾病
室内温度过高和干燥,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不论是白天生活或夜间睡眠都容易出汗,耗津伤液,使血管内血液黏稠,血流减慢,造成心脑血管严重缺血,甚至导致血栓形成,容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中风(缺血性中风)。
3、泌尿系统疾病
正常人每天排尿量在1500~2000毫升,这些尿液能起到冲洗尿路、避免泌尿系统感染的作用。如长时间待在暖气房里,随着水分流失,尿量也会减少,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的患病风险则随之增加。
4、皮肤瘙痒
冬季人体本来就容易缺水,天气寒冷、干燥,空气湿度下降,会使得皮肤表面的水分减少,皮脂分泌减少,皮肤变得干燥,皮肤的屏障功能下降,容易出现皲裂、脱屑、瘙痒、皱纹加重、皮肤敏感发红等现象。
5、眼睛干燥症
冬季户外风大物燥,室内室外的环境变化会影响泪液的循环,对于长时间使用电脑的办公室一族来说,容易造成干眼症。同时,眼结膜干燥极易增加患红眼病的风险。
远离误区,预防“暖气病”
1、暖气片不是越热越好,也不是越多越暖和
冬季供暖后,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令人口干舌燥、眼睛干涩、头昏脑胀等,久而久之,会打破人体的生理平衡,引发疾病。同时,如果室内外温差过大,出门的时候人体难以适应,容易伤风感冒。应将室温保持在适合的温度区间,这样不仅能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预防感冒,也能在取暖季进行养生保健。
暖气片越多也并不能使室内温度越高。私自多加暖气片,有时反而会影响室内温度。因为居民家采暖多为单户循环,多加暖气循环量减少,热水流速减慢,可能会造成前几组暖气温度高,后几组暖气温度低。而且,还会造成垂直供暖失调,直接影响室内温度。
2、冬季室内通风不仅仅是敞开窗户就可以了
很多人习惯早晨上班前开窗和晚上回来开窗,据研究测试,城市里两个空气污染高峰一般在日出前后和傍晚,此时是最不宜开窗的时间。而两个相对的空气清洁时段是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前后,建议大家在此时间段多开窗。
冬天睡觉时,很多人总喜欢关门闭窗,以免受寒着凉。实际上,冬季睡觉时应将窗户尽量开条缝,但要避免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身上。当然,生病或遇到大风、大雨时不宜开窗。
遇到雾霾非常严重的时间,需减少开窗时间。最好在有纱窗的情况下,窗户开小一点,并使用加湿器、湿化喷雾,或在暖气上放一盆水,以增加空气湿度,让灰尘和微生物都沉下去。
很多人认为有了空气净化器就不需要开窗通风,其实不然。长时间在封闭空间使用空气净化器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当空气质量好转,就没必要长时间开启空气净化器,应以自然通风为最优选择。
3、不能只给房间“补水”加湿,身体也需要“补水”
冬天室内开着暖气或空调,很多人会开加湿器来缓解干燥。加湿器最好使用纯净水,而且最好每天换水、每周清洗。加湿器里不要放精油、消毒剂等东西,否则可能会刺激咽部黏膜。加湿器可搭配湿度计使用,将室内湿度控制在40%~60%左右。也可以给地面洒点水。每天可洒水3~5次,可以用湿拖把拖地,也可用喷壶洒在地面。但如果家里是木地板,最好不要洒水,防止弄坏地板。
除了要给房间“补水”,身体也需要水分滋润。别等渴了才喝水,通常当你口干舌燥时,水分丢失量就已经占体重的 2%~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的成年男性每天喝水1700毫升,成年女性每天喝水1500毫升。建议采用匀速、小量、间断的补水方法,小口喝、缓慢咽,每次以100~150毫升为宜。在喝水的同时也要补充电解质。
在干燥的暖气房内,皮肤水分流失也会加速,可能会出现皮肤弹性差以及干纹细纹的情况。此时,护肤工作也不能省略,尤其要注意补水。洗漱完及时护肤洗漱后3分钟内,皮肤处于湿润状态,此时涂抹身体乳、护肤品,是滋润皮肤比较好的时机。
4、吃冷饮不能过量,也要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
可以适量喝一些冷饮,但不要过量。过量食用冷饮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导致胃痛、腹泻等问题。冰的冷饮也可能对口腔和咽喉造成刺激,导致口干、喉咙痛等问题。
在饮食上,供暖季还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要以清淡为主,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多吃一些富含水分的蔬果。此外,由于室内温度较高,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因此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问题的发生。
5、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
天气越来越冷,很多人开启蜗居模式,不愿意进行健身锻炼,因为出门锻炼真的需要勇气。但冬天运动可增强抵抗力,并且可以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机体受寒冷刺激,会使血液中抵抗疾病的抗体增多,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随之增强。因此,千万别“贪暖”,要以“动”治“冻”,多到户外参加体育锻炼,可根据天气情况和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合理安排运动量。
老年人和儿童最容易得“暖气病”,这部分人更不能“猫冬”。比如,老年人可以打打太极拳、练练八段锦或晒晒太阳;孩子可以到户外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跳跃、打球、做幼儿体操、步行、慢跑、骑童车等,这些运动可有效地增强孩子的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提高身体对天气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暖气驱赶严寒,成了冬日里的“小太阳”,却也会“烘”出一些疾病。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提醒您,“取暖”要有度,控制好室内外温差和空气湿度,注意开窗通风和饮食健康,多运动多锻炼。如此,方能预防“暖气病”来袭。(中国妇女报)
来源:中国妇女报
 许涛: 《卿卿日常》九少主多部待播未来可期
许涛: 《卿卿日常》九少主多部待播未来可期 《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旅游热:云南美食热度登顶,拍摄取景地搜索量涨50倍
《去有风的地方》带火云南旅游热:云南美食热度登顶,拍摄取景地搜索量涨50倍 穿行中国最美国道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纪录片《国道巡航》定档
穿行中国最美国道 探寻中国式现代化之路 纪录片《国道巡航》定档 孙熹之主持《星空下的对话》 张朝阳周鸿祎价值观碰撞
孙熹之主持《星空下的对话》 张朝阳周鸿祎价值观碰撞 《中国乒乓》校园路演直面“00后” 戏里戏外高燃热血共赴“青春之约”
《中国乒乓》校园路演直面“00后” 戏里戏外高燃热血共赴“青春之约” 《爱很美味》路演 李纯张含韵身着婚纱重燃回忆
《爱很美味》路演 李纯张含韵身着婚纱重燃回忆 《替嫁新娘》定档4.20 包涵、吴明晶演绎双面夫妻强强互撩
《替嫁新娘》定档4.20 包涵、吴明晶演绎双面夫妻强强互撩 《纵然》官宣开机 开启温情治愈的奇幻爱情新旅程
《纵然》官宣开机 开启温情治愈的奇幻爱情新旅程 网传“小孩玩滑板掉入黄浦江,父母施救三人溺亡”不实! 仅一女子落水已获救
网传“小孩玩滑板掉入黄浦江,父母施救三人溺亡”不实! 仅一女子落水已获救 深圳暴雨中的“纸箱哥”找到了!当事人:顺手的事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
深圳暴雨中的“纸箱哥”找到了!当事人:顺手的事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