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7:02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电视剧《丁宝桢》:以人带史 史中觅诗

新闻聚焦admin2023-11-15359

【视听观察】

近期,电视剧《丁宝桢》在央视热播。该剧以27集篇幅讲述丁宝桢在山东、四川任职期间秉公执政、为民请命、建功立业、鞠躬尽瘁的感人故事,以影像在新时代荧屏上为这位清代同治年间的“中国的脊梁”立传树碑,引发各界对这段历史以及历史剧、人物传记题材创作的讨论。

《丁宝桢》的一大艺术特色,是坚持遵循人物传记题材创作的基本规律,即以人带史,聚焦人物的精神世界。文学是人学,艺术也是人学。该剧主要讲述三大事件——丁宝桢在山东巡抚任上,顶住压力依律惩治搜刮民财、掠抢民女的太监安德海的事件;他两度深入实际、研究规划、组织民众、身先士卒,治理黄河泛滥的事件;以及他在四川总督任上,改革盐政、整顿吏治、反腐肃贪的事件。桩桩事件环环相扣,惊心动魄。倘若创作者专注于讲述每个事件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而未完整展示出活跃于事件之中并决定着事件发展走向的人的心灵轨迹,让“事件”湮没了“人物”,那便背离了电视剧艺术本质是人学的创作规律,很难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何谈培根铸魂、化人养心。而该剧不仅讲述历史人物的人生故事,还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其性格特征和精神风采,让观众看到了一个血肉丰满的“丁宝桢”形象。

该剧还在美学追求上自觉攀登史中觅诗的审美高峰。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可以把人的生活境界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而在电视剧《丁宝桢》中,丁宝桢不惧来自慈禧太后及其亲信恩承的施压和陷害,坚持为民请命;在黄河堤溃的险境下,当掉自己酷爱的文房四宝,带头捐款万两,揭穿贪官徐沙星、邵宇宵等的丑恶面目;严教其义女金小妹和幕僚齐嵩汝、李培荣等;重用特殊人才张荫桓、曾昭吉,创办山东机器局和四川机器局……这一系列举措、言语、行动彰显主人公丁宝桢“凡有害于民者,必尽力除之;有利于民者,必实心谋之”的品格,已经达到了完全超越功利的审美境界。

从这个角度看,《丁宝桢》堪称一部充满诗意和美感的艺术作品。创作者一方面通过精湛的摄影技术和精良的后期制作,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将清朝时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呈现在观众面前;另一方面,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和多样的叙事手法,渲染诗意氛围,凸显审美价值。比如,在表现丁宝桢治理黄河水患的情节时,导演通过壮观的视觉效果和紧张的音效设计,使观众如身临其境般感受治河工程任务之艰巨和过程之危险,也从一个侧面表现出丁宝桢身处如此凶险的环境之下,仍然不改为民请命的初心,那种完全超越功利、忘却小我的追求、风骨、气质。正如全剧结尾的诗中所云:“人非圣贤无高下,世代忠良不可差。读书耕田不误时,精忠报国品自嘉。廉洁奉公身高洁,尊老爱幼在天涯。一旦蒙恩受命时,不负朝廷不负家。”

总之,以人带史,史中觅诗。古为今用,贯古通今。电视剧《丁宝桢》的现实意义,不言自明。

(作者:仲呈祥,系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