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圈有一句顺口溜:不是对你没感觉,是你没开保时捷。这句话虽然出自一个段子,但是足以证明多年以来保时捷在中国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
但是,在2023年,中国的汽车市场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保时捷在中国似乎卖不动了。
近日,保时捷官网披露了前三季度交付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保时捷在全球交付了24.27万辆,同比增长10%。分市场来看,前三季度中国市场交付量为6.07万辆,同比下滑12%。是唯一出现同比下滑的单一市场。
值得关注的是,自2015年到今年上半年,中国一直稳居保时捷最大的单一市场,目前则是北美市场以6.45万辆居于首位。这意味着,如果第四季度保时捷在华销量不能实现赶超,那么2023年全球最大单一市场或将易主。保时捷在中国为什么不香了?
消费者购车观念改变
曾几何时,买一辆家用车,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似乎拥有的汽车越高档,“身价”也会随之升高。然而,这种观念在当代年轻人群体中早已不再流行。他们更看重的是实际的生活品质,而非一些浮夸却又虚无的“标签”。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车辆的品牌和型号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价值和品味。车辆应该是实用的工具,能够满足个人的需求和生活方式。人们开始更加注重车辆的安全性、燃油经济性以及舒适性等实际因素。他们更加关注车辆的性能和质量,而不仅仅是外观和名气。
除了实用性的考虑,环保因素也逐渐成为购车理念的一部分。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人们开始重视车辆的排放标准和绿色出行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电动车或混合动力车,以减少对环境的负担,并追求更加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因此,不只是保时捷,今年第三季度,宝马在中国的销量增速也没有跑赢全球。
保时捷电气化转型受阻
乘联会数据显示,新能源豪华车1-9月零售销量58万辆,同比增长89%,已超过2022年全年的56万辆。传统豪华车1-9月累计零售销量166万辆,同比增长13%,2022年全年为222万辆。9月,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为24%。
也就是说,豪华车的市场增量主要来自新能源车,新能源车的销量增速远高于传统车,而保时捷是以传统燃油车为主。想要抓住市场,电气化转型迫在眉睫。
但目前来看,保时捷的电动化转型之路并不顺遂。回顾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电气化之路,确实推出了不少新能源产品,但只看纯电动车型,目前也只有Taycan一款,Macan EV的交付工作已经推迟到明年。此外,保时捷Taycan主要的亮点是设计、性能和操控,在智能座舱、自动辅助驾驶等方面远远未达到百万级产品应有的水平。
此外,保时捷也一直在寻找与国产品牌合作的机会。汽车分析师Jason透露,保时捷为了寻求平台合作,找过比亚迪、理想和蔚来三家国产品牌,但均被拒绝。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翔认为,“当前买豪车的消费者都比较年轻,新能源、智能化都是他们考核的重要指标,而保时捷在新能源转型和智能网联方面现在是落后的,导致保时捷前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出现下滑。另一方面,因为国际市场上新能源转型速度较慢,所以保时捷还处于优势,因此它在欧美市场的销量仍然处于增长态势。”
国产高端新能源品牌崛起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大趋势下,面对中国不断向高端进军的造车新势力和传统自主品牌,保时捷作为豪华品牌市场份额受到冲击。
公开信息显示,保时捷售价较低的718和Macan车型也要56万元起,Cayenne车型93万元起,Taycan车型89万元起,Panamera车型99万元起。顶配保时捷一般在110万至200万元。
而自主品牌豪华新能源汽车(轿车、SUV)的主流价格区间在40万元-80万元。蔚来汽车最高售价65万元,小鹏汽车最高42万元,理想汽车最高46万元,极氪最高40万元,智己最高57万元,高合汽车最高80万元。
今年以来,自主品牌豪华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上探至100万元。比亚迪仰望首款车型U8售价109.8万元,刚刚上市的纯电超跑昊铂SSR售价128.6万元-168.6万元,是目前最贵的自主品牌量产车。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车市已经是存量市场,豪华车的消费者数量增长也不大,销量增长很多来自换购、增购。现在换购大多会将智能汽车纳入考虑,能买保时捷的消费者买得起几乎所有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而且还是顶配。相比保时捷,自主品牌的智能体验更好,性价比更高。而增购更多是为了代步或者家庭需要,一般不会选择保时捷。
(海报新闻编辑 马婉莹 综合中新经纬、红星新闻、界面新闻等)
来源:海报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