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6:03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博物知旅 | 火热出圈的江苏博物馆与公众“双向奔赴”

新闻聚焦admin2023-09-30338

编者按:9月26日-27日,由中央、长三角及省内主流媒体组成的“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来到泰州、常州、无锡、苏州,充分挖掘当地具有创新特质的文博资源,深度报道暑期精品展览、研学旅行、教育体验、文创产品、志愿服务等,讲述特色博物馆与旅游相融合的精彩成果。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讯(记者庄园 朱秀霞 实习生任晓燃)暑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博物馆。“博物馆热”正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在“博物馆热”的背后,是公众与传统文化的深度交融。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苏博物馆如何持续火热?如何从“网红”变为“长红”?9月26日-27日,“博物知旅”融媒体采风团走进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常州博物馆、宜兴市博物馆、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来自上海、山东、安徽、江苏等各地的记者们,组团解锁了它们如何火热出圈,又如何让各自博物馆里“躺平”的文化遗产“活”起来、“动”起来,最终实现与公众的“双向奔赴”。

博物馆“火”起来了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市考察时指出:“苏州在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上做得很好,不仅有历史文化传承,而且有高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代表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座好的博物馆,就是一个城市最好的大学。博物馆也承担着古老中华文明和现当代文化建设的重任。曾荣获2022-2023年度文化和旅游部江苏培训基地现场教学点、江苏省优秀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等荣誉的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自2016年开馆以来,平均年接待量近30万人次。27日下午,采风团走进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近距离了解一座小众博物馆如何对文化遗产活态化展示和活态化传承,如何长成了“网红”博物馆。

经过掘、运、晒、捶、舂、磨、筛,澄 滤 晾 晞 勒 踏“七转得土,六转成泥”的制作流程后,一块砖才能“诞生”。金砖在古代时因为地位崇高以及造价昂贵,有一两黄金一块砖的说法。采风团了解到了一块金砖的历史。在工作人员指导下,经取土、练泥、制坯、焙烧等29道工序后,还可亲手制作一块金砖。

如何“保护好、挖掘好、运用好”这些宝贵文物?苏州市相城生态文旅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陶可妍告诉记者,“博物知旅”主题活动季系列活动启动以来,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推出8项主题体验活动,每天开展科普教育活动7场,推出盖章打卡套盒等全新体验项目,引导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深切感受博物馆的独特魅力和“御窑金砖”非遗文化,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火起来的不止有苏州御窑金砖博物馆。常州博物馆也火热“出圈”,据悉,在刚过去的暑期,常州博物馆(本馆)共接待观众31.81万人次,与2022年同比观众量增长14.9%,其中夜间延时开放14天接待观众10.77万人次,同比增长40.71%。

博物馆“活”起来了

9月26日下午,采风团被常州博物馆刚刚推出的年度大展之一“三星眩耀——金坛三星村遗址特展”深深吸引。不少博物馆爱好者们,从全国各地奔赴而来。该特展展出新石器时代云雷纹陶豆等300多件文物,多件是国内首见,其中不乏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文物,它们开创了纹饰、形制和功用的先河,具有唯一性和首创性。

对普通观众来说,逛博物馆尤其是了解考古文物,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如何让这些更“亲民”?记者发现,江苏不少博物馆都在做积极探索。常州博物馆副馆长施建刚说,三星村遗址特展,主打一个“通俗易懂”,“这次特展,我们把学术成果转化为大家都体验到的、能够参与互动的效果,把略显枯燥的考古成果展生动立体地呈现在普通观众面前。”为此,常州博物馆配合“三星眩耀——金坛三星村遗址特展”,开展“文物里的科技”展厅流动课堂,通过文物观察、互动交流、头脑风暴等形式,带领观众探索三星村出土文物中蕴含的科学技术。此外,常州博物馆常设“遥想三星村”体验活动。诸多互动活动,“让观众直观感受、了解三星村出土文物的造型、纹饰等知识,让观众更能通俗易懂了解考古文明,将博物馆记忆带回家。”

各地的博物馆越来越“活”了。为了让博物馆“活”起来,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则创新手段、传承红色基因。今年正值新四军东进北上抗日85周年。据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综合科科长钱书琴介绍,纪念馆正全力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与红色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品牌效益,开发了红色党课《歌儿为什么这样红》、大思政课《一条毛毯的温度》等特色课程。今年上半年,纪念馆已开展教育活动600多次,参观人数达16.8万人次。钱书琴表示,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将持续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模式,充分发挥其社会教育和红色旅游功能,展示红色“家底”,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博物馆“动”起来了

一次博物馆之旅,就相当于穿梭一次历史长河。一座县级博物馆,如何发展?宜兴市博物馆,探了路。27日上午,宜兴市博物馆副馆长郝殿峰告诉采风团,这两年来,该馆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思路,扩大“朋友圈”,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宜兴市博物馆是故宫博物院在全国设立的唯一一个故宫教育中心分中心,依托平台优势,开展各类高水平、高规格活动。今年7月,该馆将具有宜兴地方特色的公共教育课程,国家级非遗“宜兴均陶制作技艺”带进故宫教育中心,为北京的孩子气带来了具有陶都特色的非遗体验,形成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向”输出,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为了让博物馆“动”起来,郝殿峰介绍,宜兴市博物馆还建立“全员社教”体制,打造“全员社教”社科普及品牌,其“全员社教”教育品牌荣获江苏省博物馆教育示范项目。线上开通“宜博数字名人馆小程序”、 宜博“全员社教”微课堂等。线下打造“宜博美育课堂”、开展宜博青少年社会实践活动等。

宜兴市博物馆还通过策展,“借力”发展。今年上半年,该馆坚持“联合策展,多方参与”的展陈思路,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南京艺术学院等多家单位合作,共举办展览6场,包括巧艺夺天工——红楼梦中的百工技艺文化展、镜鉴常照——阳羡铜镜文化展、妙手匠心——518国际博物馆日文物修复技术传承展等。与此同时,该馆积极赋能乡村振兴,整合馆内优质教育资源,助力宜兴乡村复兴少年宫建设,参与“共享课堂”公益送课行动,共有5堂课入选,已在和桥、杨巷、万石、高塍、丁蜀等地陆续开展。

与观众互动起来,是江苏博物馆持续火热的“秘籍”。常州博物馆坚守创新与匠心,用心用情把“最好的”捧给观众。一直坚持文创产品开发工作,深入挖掘文物资源的内涵和文化元素,目前拥有各类商品2000多种,其中自主研发具馆藏特色和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产品300余种,并形成“宋文化”“常州画派”“常州非遗”“常州名人”等系列博物馆特色文创产品。“匠心独运”的“文创”,让观众与文旅消费“双向奔赴”。据统计,仅暑期两个月,常州博物馆文创产品销售额就达57.16万元,同比增长86.99%。博物馆还将教育活动融入文创产品推广中,让观众体验中国传统游艺项目的同时,把“常州故事”带回家,实现了持续“破圈”纪录,从“网红”走向“长红”。(摄影:张冬青)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