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906:16星期四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高分考生读职校引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新闻聚焦admin2023-08-29341

高分考生入读职校引发热议——职业教育贯通培养,为何广受青睐?

【聚焦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日前,“江苏盐城考生中考742分报考师范专科”新闻引发社会关注,又一次将职业教育带入公众视野。据了解,该考生考取的为“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小学教育专业,考生妈妈曾回应,“七年制定向生是有编制的,出来直接当小学老师,女儿也是踩线录取的”。

这样“新奇”的事情在杭州也出现了。今年,杭州市“中本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录取的最高分为569分(满分600分),比杭州市中考第一批录取线高56分。

职业教育长学制培养,为何越来越受考生欢迎?分数持续走高的背后,折射出怎样的现实?与其他教育模式相比,这样的“贯通培养”又具有哪些闪光点?

突破传统的“初中—高中—大学”模式

什么是职业教育贯通培养?

“我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实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五年制贯通专科的探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院学术部主任、浙江省现代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王亚南告诉记者,经过多年探索,我国职业教育贯通培养的样态已经十分丰富。“根据贯通培养中参与主体的不同,职业教育贯通培养模式可以分为中高职贯通、中本贯通、高本贯通和中高本贯通四种主要类型。”

“贯通培养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长学制人才培养视野下中高职一体化衔接的主要路径。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已在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些典型的贯通模式,主要包括中职与高职专科‘3+2’‘2+3’‘3+3’、中职与应用/职业本科‘3+4’、高职专科与应用/职业本科‘3+2’‘5+2’‘4+0’,以及中高职五年一贯制。”江苏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陈鹏补充道。

这样的模式有何特点?

王亚南认为,贯通培养与普通招录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学制、专业技能和就业方向。“在学制方面,贯通培养突破了传统的‘初中—高中—大学’模式,通过中考招生为学生提供长学制的贯通培养,为学生生涯发展提供更加多样化的路径选择。同时,相较于传统模式,多数贯通培养时间缩短了一年,降低了学生的时间投入成本。”

“贯通培养更适合就业需求量较大且稳定,技能学习周期较长的专业,如医学类、机械类等。选择这类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更加明晰,能够较早明确未来的就业方向和发展领域。”王亚南说。

在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李名梁看来,“贯通培养有利于充分激发不同层次办学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不同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高质量地联合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有助于改善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刻板印象,提振人们参与职业教育的信心”。

满足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需要

陈鹏调研发现,在江苏、上海、浙江等东部省市,家长和学生对各类贯通培养模式,尤其是中本贯通培养模式普遍认可度较高,如有些中考生分数远远超过当地四星级高中分数线,但仍会放弃普通高中,选择中本贯通项目。“相对而言,一些西部省份对此还在探索阶段,尚不能被家长、学生完全接受。但总体看来,这样的模式越来越受大家青睐。”

原因何在?

“贯通培养在培养就业能力的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升学进阶的‘绿色通道’,满足了升学与就业的双重需要。”陈鹏分析,“贯通培养的中职学段可以享受国家中职免费政策带来的好处,比选择收费的普通高中节约了三年经济成本,这也是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选择的重要因素。”

他指出,选择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的初中毕业生,与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可以避免进入知识导向的“应试教育”窠臼,切身体悟技能导向的教育方式,提前规划职业生涯。“高升学率也是主因之一。尽管近年来各地中职升学率持续升高,但与贯通培养项目的升学成功率相比仍然逊色不少。调研显示,目前多地中高职贯通培养项目的转段成功率均在90%以上,有的甚至在98%以上。”

“当前,很多学生家长都将职业发展前景和就业质量作为求学的首要考量因素,而这一模式恰好可以为学生提供去向清晰明确且高质量的就业。”王亚南进一步解释,江苏“七年贯通培养师范定向生”采取“提前招生、县来县去、定向就业”的原则,为学生提供了明晰的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须回生源地就业并自动获得教师编制,在“一编难求”的背景下,这一模式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欢迎。

“目前最受学生、家长追捧的是贯通培养中的一些定向培养项目。”李名梁说,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政策引导性,一般在特定地区、特定行业和特定领域实施,对于有针对性地培养紧缺行业人才、缓解地方人才发展紧迫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王亚南也坦陈,目前看来,绝大多数初中学生和家长仍然会将普通高考作为第一选择,贯通培养模式依然是次优选择。“让更多的学生选择职业教育,提升职教吸引力,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李名梁说。

架起成长立交桥 拓展贯通“向本”项目

如何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

陈鹏认为,广大职业院校应杜绝“应试化”升学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展现出与普通高中不同的“发展之道”。各级职业院校应压实职业教育的本职功能,在厚植相应层次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完成转段升学任务。建议尽快推进实施中职“双优计划”,建设一批优质中职学校和优质专业(群),以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赋能高质量就业。

“各省级政府应通过多种路径为职校生提供升学通道,架起‘四通八达’的成长立交桥。”陈鹏建议,进一步拓展中本贯通、高本贯通等“向本”项目,甚至创新开展职教本硕、硕博贯通培养项目,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以及研究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接新八级职业技能等级制度,补给劳动力市场对高级技师、特级技师乃至首席技师的迫切需要。

“要进一步优化发展定位,将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规范和引导职业教育发展的首要信号。”王亚南建议,各级职业院校应构建并完善学生职业能力评价制度体系,确保质量信号的清晰与准确。“同时,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评价与课堂教学、教学标准制度体系的内在关联性,通过‘标准’‘课堂’‘评价’三位一体系统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政府以及社会主体应协同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进度,从观念与制度层面改变过去‘重学历,轻技能’的局面。”王亚南表示,通过制度建设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待遇和地位,是改变传统局面的关键。通过搭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等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技能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社会和谐稳定中的基础性作用。

李名梁强调,提升职教吸引力是一个复杂系统性工程,关键点和着力点在于建构利益相关者协同整合下的“职业教育吸引力驱动生态系统”。“政府要为职业教育发展‘撑腰’,建立完善有效的政策扶持机制;企业要向职业教育发展‘伸手’,积极主动参与校企合作;院校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担当’,构建全面质量保障机制;师生要在职业教育发展中‘强技’,始终把学生技能提升放在重要位置。”

(本报记者 晋浩天 本报通讯员 聂一丹)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