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1811:32星期一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这群青年在“石头城”打造“中国建造”新名片

新闻聚焦admin2023-08-21489

再过1个月,位于乌兹别克斯坦东部的“奥林匹克城”项目,就能基本完成混凝土浇筑工作。这座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工国际”)承建的中亚地区最大的体育综合体,是2022年撒马尔罕上合峰会后中乌两国间首个落地的大型合作项目,也是中资企业在乌第一个全面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验收的项目。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有“石头城”之意,早在6世纪,它就成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如今,得益于举办2025年第4届亚洲青年运动会这一契机,这座古城与中国再次“连接”。

如何在“石头城”打造出“中国建造”的亮眼名片?这成了这群驻守在乌兹别克斯坦建设项目的青年常常思索的问题。

人民币国际化 迎来资金“及时雨”

站在塔什干的恰特卡尔山上远眺,前方约100公顷的地面上,一座座体育场馆正拔地而起。到2025年,这里将建成包含5个主要体育场馆、1座办公大楼、15个室外体育场的大型综合体育场。

这么庞大的工程量背后,意味着其资金需求同样不小。

“我们赶上了乌兹别克斯坦‘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中工国际驻乌兹别克斯坦代表处副代表韩学力感慨道。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近8年,他见证了这个国家大刀阔斧改革谋发展的过程。

今年5月中旬的中亚峰会上,中国进出口银行与乌兹别克斯坦签订了亚青会奥林匹克城建设项目的贷款协议。“相较于通过欧美资本市场融资,该主权贷款项目主要通过人民币融资,其成本更低,对于融资国而言也更加实惠。”韩学力坦言,作为当地首个人民币主权商业贷款项目,它的意义不止于此。

“除了经济上互惠,中方与乌方在人民币方面承接贷款,对于人民币在国际工程方面的国际化,甚至人民币国际化都有着深远意义。”韩学力说,未来,跨境人民币的广泛使用,也会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商业投资和考察,“这也契合了我们海外建设项目开展遵循的三个关键词:‘走出去’‘产能合作’以及‘一带一路’”。

科技保障 向世界展示“中国速度”

按照规划,乌兹别克斯坦的“奥林匹克城”将于2024年年底竣工,短短两年的工期要高质量完成规模庞大的项目,对中工国际乌兹别克斯坦团队是个不小的挑战。

“我们想打造一个更绿色、更高科技的场馆,但乌兹别克斯坦缺少这方面的材料。”负责奥林匹克城项目现场采购工作的李鼎是一名90后,毕业后就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他告诉记者,比如说钢结构,我们需要在国内找到最新的优质材料,再经过长途跋涉陆运到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的材料占比大概在80%”。

项目进展至今并非一帆风顺。从材料的采购再到施工建设,各流程之间环环相扣,一方的延误将会直接打断接下来的施工进程。

8月,塔什干体感温度达到45摄氏度,当地因能源供电能力不足,需要各个区域轮换停电。“有一次,混凝土材料马上入场,但是施工现场正好要停电两个小时。”李鼎回忆,没有电的情况下混凝土没办法完成浇筑,这不仅会浪费材料也会耽误后续施工作业。

想要破解项目进展的“时间”难题,必须先找到工程建设的“发条”。

李鼎表示,数字管理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项目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保证项目按计划如期进展。“为了实时跟进,我们采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BIM技术。”李鼎介绍,BIM技术是目前工程管理行业最先进的数字化管理技术之一,其通过3D建模实现项目数字化孪生,设计阶段即可精准量化全部建筑构件,在优化项目设计的同时实现项目全周期数字化管控,“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通过BIM技术计算所需成本,精准控制材料的成本与用量,尽量减少材料的库存费用与材料管理费用,也降低材料的损耗,保证材料的质量”。

“祝福这个项目一切顺利,按时交工。”这是去年11月举行的奠基仪式上,米尔济约耶夫总统放入奠基石中的祝福胶囊记录的一句话。

在李鼎看来,项目有了中国科技的加码提速,一定能如期完工。

交付的不只是“新”更有“心”

“就像是一张白纸,现在已有许多篇章。”负责奥林匹克城项目行政管理的李一这样形容自己在乌兹别克斯坦工作的经历。

和李鼎一样,李一也是一毕业就来到了乌兹别克斯坦。但不同的是,这个95后小伙已经有了10年实习和工作经历。“大概五六年的时间里,我一直都是团队中年纪最小的成员。”直到今年年初,项目才加入了一位98年的新同事,在李一眼中,奥林匹克城项目中,青年是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比如说最首要却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步,怎么确保人员签证合规签发?”李一说,为了保证人员签证不出问题,项目组同事针对劳动法进行了细致研究。没有签证的停留期限是多少?签证的最长年限是多少?是否需要办理落地签?李一和其他同事一条条对照,在基本的人员安排保障上,他们至今没有出过差错。

作为我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第一个全面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建设、验收的项目,将中乌双方意见融合也是项目组常常要做的工作。“我们提出的现代化设计理念对塔什干这座古城而言可能略显超前,为此我们需要反复地洽谈与沟通,期望获取理解。”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有3个小时的时差,不论是清晨又或是深夜,乌兹别克斯坦的同事都能第一时间沟通、联络并且给出意见反馈,“大家都在铆着劲儿干活,希望能够向世界展示乌兹别克斯坦的新形象”。

交织着中乌两国科技与人文的设计,融入5G技术的智慧场馆、智能运行,汇集世界各地的先进材料和设备……乌兹别克斯坦青年纳吉尔别克常常发出感叹:“乌兹别克斯坦人一定会非常喜欢!”项目建成后,他计划亲自到中国,实地去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古迹。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周围围 实习生 卞良栩 来源:中国青年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