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长达40天的三伏天8月20日正式结束,清凉可期。
今年的末伏时间为8月10日至8月19日。天津民俗专家、专栏作家由国庆介绍,末伏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是三伏天中的最后一伏,民间素有“秋后一庚入末伏”之说。民俗理念认为,如果末伏在立秋这天之后,那么俗称“秋包伏”;如果立秋当日正好入末伏,也就是说立秋当天恰逢庚日,那么就叫“伏包秋”。
立秋当天正逢庚日比较少见,而多数情况下进末伏的时间往往在立秋这天之后。以今年为例,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个庚日是8月10日,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由于今年进末伏的时间在立秋之后的两日,即俗称的“秋包伏”。
源于此,民间也产生了不少民谚、俗语和老话,如“伏包秋凉飕飕;秋包伏热死牛”“伏包秋凉悠悠,秋包伏热得哭”等等。那么,“秋包伏”真的会热得哭吗?
“古人根据生活与劳动实践总结出来的这些老话或谚语也是一种经验之谈,常常蕴含几分道理,但我国地域辽阔,再加上长期以来气候变化波动以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具体情况还应具体分析。”由国庆说。
出伏后,天气热不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秋老虎”是否发威。所谓“秋老虎”是指出伏后短时间会热到35摄氏度以上的天气,大多发生在每年公历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候特征是早晚稍清凉,午后则高温暴晒。
“秋老虎”现象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有时来得早,有时来得晚,有时还会去而复返,持续的时间也长短不同,长则半个月甚至一个月,短则一周左右。
由国庆表示,虽然“秋老虎”让气温居高不下,但随着空气中的湿度下降,人体的感受会舒服很多。他建议,出伏后公众仍要密切注意天气预报,一旦出现“秋老虎”还是要注意防暑降温、补充水分、劳逸结合、充足睡眠、合理饮食、适当锻炼。
统筹:刘心惠、邵香云
记者:周润健
海报制作:方金洋
编辑:李民
新华社国内部、天津分社联合制作
节令工作室出品
来源:新华社
入冬以来第二次寒潮来了 局地最低气温将创同期极值
出境游将恢复,国际机票搜索大涨,这些地方是热门
三部门整顿艺考培训机构 排查各类涉艺考培训机构3868家
《新包青天之蝶杀》乐视视频1.18日上线,包拯陈键锋如何拨开迷雾险探真相!
悬疑刑侦剧《他是谁》今日开播 张译八年缉凶探寻迷案真相
改编自路遥小说《人生》 电视剧《人生之路》开播
开果业综艺跨界先河 佳沃水果X《极限挑战》震撼首播
强对流天气预警!京津冀等地部分地区将有8至10级雷暴大风或冰雹
多地现私拆承重墙乱象,谁来守护房屋安全“顶梁柱”?
深圳暴雨中的“纸箱哥”找到了!当事人:顺手的事 希望大家都能向他人伸出援助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