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9:52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论道”:融合十年如何笃行致远?

新闻聚焦admin2023-07-14667

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在湖南长沙举行。 杨华峰 摄

中新网长沙7月14日电 今年是媒体融合发展十周年。7月11日至12日在湖南长沙举行的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以“融合十年 笃行致远”为主题,探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新路径、新方向。

传统媒体转型“破圈”

与会嘉宾普遍认为,媒体融合发展十年来,传统媒体的全媒体阵地不断拓展,现象级融媒体产品不断涌现,党的声音通过网络渠道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去年12月30日,名为“视界”的人民日报视频客户端正式上线。这是首个以PUGC(专业用户生产内容)为特色的中央媒体视频平台。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徐立京表示,要通过新闻内容与传播技术的相加、相融,生产更多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接地气的新闻内容,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更深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党组成员、副台长胡劲军介绍,近年来,总台创新升级“头条工程”,打造新媒体品牌集群,让党的创新理论宣传阐释春风化雨、更具“网感”。同时鼓励、支持“网红”记者、主持人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声,以网络为平台提升中国智慧、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主力军挺进主战场,党媒要勇于驾驭新媒体。”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华立表示,国家广电总局将5G重点实验室放在湖南广电,为主流新媒体的未来带来更广阔的战略可能性。湖南广电将积极参与未来传播形态竞争。

优质内容仍是“硬通货”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全媒体时代,优质内容依然是舆论场中的“硬通货”,解锁流量密码的“金钥匙”,群众喜闻乐见的“营养餐”。

近期,新华社推出话语创新专栏“千笔楼”,聚焦社会重点、热点、难点,持平常心、说家常话,引发网民的广泛共鸣。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主任李俊表示,承载着先进文化主流价值的优质内容,永远是主流媒体安身立命之本。要以思想为引领、文字为起点,善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不断推动新媒体时代话语创新。

市民“走进”数字图卷,与江右先贤对话。 杨华峰 摄

“内容创新不是高高在上、闭门造车,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尤其是贴近青年。”湖南日报社党组书记、社长姜协军说,他们始终把青年作为应该争取也必须争取到的用户群体,努力用青年视角、青年观点、青年语言推动内容生产和表达创新。

元宇宙、大模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浪潮,为媒体融合催生出新内容,让内容表达有了更多可能。

重庆华龙网推出的《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初心未变》,通过双屏互动、穿屏等沉浸式体验,让民众与革命志士上演了一场“隔空对话”。这是技术驱动、赋能精品的有效实践。华龙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春燕表示,将不断深化内容生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产更多融媒体精品。

技术创新赋能媒体融合

扫脸便可“走进”十多米长的数字图卷,跨越时空与江右(江西别称)先贤对话;提供3分钟真人口播视频、100句语音素材,便可在24小时内制作出与真人近似的“数智人”;语音输入几个关键词,一篇千字的新闻稿就能在10秒内生成出来……

以“智慧促深融”为主题的中国新媒体技术展上,一系列互动项目吸引观众纷纷体验。如何运用好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体深度融合提供强有力支撑,也是本次大会的议题之一。

市民感受互动虚拟制片设备。 杨华峰 摄

长城新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兵表示,AIGC(由人工智能进行内容生产)对媒体的发展是一种颠覆性的重塑,在新闻传媒的不同领域,会有不同的运用形态,在智能化的采集、智能化的分发、内容的检索、清洗这些会有更专业化的应用。

“人工智能可能会推动新的媒体形态的出现,主流媒体要把握住这个新形态。”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智能媒体能够帮助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升级,应对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和冲击。

面对智媒的新挑战,芒果TV副总经理、首席技术官卢海波表示,技术替代不了优秀内容团队的创造力和表达力,使用技术提高效率,人机协同发展才是正道。

据了解,2023中国新媒体大会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办,包括开幕式暨主论坛、6场分论坛和4场主题活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