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平顶山,以煤成名,因煤而变。这里最大的煤炭企业,去年一年的产值达到了1200亿元,这其中只有不到四分之一是靠销售煤炭原料所得,其他900多亿元都来自煤的延伸产业。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来看记者的一线调研。
平顶山素有“中原煤仓”之称,在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记者看到的,却是衣服箱包、汽车轮胎、太阳能电池片这些和煤不相关的产品。当地人告诉我们,它们都是由煤变身而来。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科技有限公司员工 孙雯萍:煤是化工原料之母,(煤)经过一系列的炼焦还有加热等物理、化学反应后,就会生成各种各样的提取物,这瓶尼龙66盐原液,就可以制成高强度的尼龙丝或者是切片。
记者在车间里看到,一排排的生产线,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工尼龙丝。按照特定的颜色、韧性分类,它们变身为形态各异的原材料。随着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这里研发的尼龙新材料还在进军高端制造业领域。上天,可以做成航天器降落伞伞绳、飞机轮胎;下海,可以成为远洋货轮的牵引缆绳。最贵的产品,可以卖到每吨180万元。
正在测试的是一种高性能纤维材料,它的强度已经达到了钢丝强度的六倍。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新:这样的线,10根就可以吊起来一辆小轿车。
而企业还在挑战研发更高强度的纤维新材料,他们投资5700多万元,在生产一线建设一个全流程实验室,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完成小试后,步行两三分钟,就来到了旁边生产线上的中试基地,中试成功后,很快就能到生产线上进行量产。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尼龙纤维全流程重点实验室主任 李新:在一个月左右,我们就可以完成它的一个开发,具备了投放市场这么一个条件了。
如今在平顶山,围绕一块煤研发出来的新材料就有上千种,一个千亿级的尼龙新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形成。除了充分挖掘煤的价值,当地又在“变废为宝”上动起了脑筋。
总台央视记者 高媛:我现在位于河南平顶山的花山光伏电站,我周围这些光伏板每天可以发电50万度。
山脚下的不远处,就是河南最大的煤焦化产业园,煤燃烧后产生的氢气等气体,通过封闭的管道输送到园区里的新材料厂区,从而加工出国内纯度最高的电子级硅烷气。
平煤隆基公司技术部部长 郭飞:我手里拿的就是我们的成品电池(片),这个电池片已经达到了(太阳能转化率)24%的领先水平,镀这层蓝膜用到的就是硅烷(气)和氨气。
目前,平顶山已经建成超大规模的光伏电池片制造项目,累计生产35.5亿片太阳能电池片。利用煤炭、光伏等能源储备,当地还在积极布局新型储能等产业。就在不久前,一个年产能300MW(兆瓦)的全钒液流储能电池生产线成功投运。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董事长 李毛:传统产业要成为先进产业,必须进行转移升级,通过延链、补链和强链,通过科技创新的强大动力,一块煤可以奔向它的星辰大海。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