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511:25星期二申请收录标签云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预留名额?内部指标?这些高考招生骗局别再上当了

新闻聚焦admin2023-07-04574

近期,全国各地陆续公布高考成绩,高招录取工作也随之展开,今天我们要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个醒,对那些宣称花钱就可以“修改成绩”,以及通过所谓“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渠道,实现低分进入名牌高校的诈骗行为,一定要提高警惕。我们先来看北京市近期公布的一起案例。

被告人刘某,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在武汉开有一家艺术教育培训机构,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有分支机构。检察机关指控,在教育培训过程中,刘某向考生家长渲染自己深耕艺术培训教育多年,和国内许多著名高校都有合作,可以通过“计划内预留名额”帮助文化课过线。专业课过合格线但未在录取范围内的考生,通过“内部指标”进入国内一些著名艺术类院校,或者一些名牌大学的艺术类专业,但搞到这些指标需要花钱,还煞有介事地和考生家长签署合同,承诺如果办不成就全额退款。检察机关指控,被告人在北京等地先后骗取9名家长90余万元。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璐:很多家长开始是带着学生来参加一些文化艺术类的培训课程。在培训过程当中了解到他是文化艺术培训中心的负责人,也感觉到他应该有这样的途径。所以他就通过这种方式向家长们宣传,他有内部的名额、内部的渠道,取得了一些家长的信任。

事实上,刘某的教育培训机构确实会请一些著名艺术院校的教师参与到培训中,也认识一些这个领域的人,但所谓的“计划内预留名额”“内部指标”完全就是骗局,他收取家长的钱款都被用于了还债和挥霍。当被家长们催急了的时候,他就编造各种谎言欺骗家长,这个月说自己要亲自去找关系人给孩子取录取通知书,下个月说弄好了,让家长带孩子去学校面试等。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璐:因为这里面好多是艺术类的招生,承诺的是录取,所以他就让一些家长到一些高校去等复试、等面试。但其实家长到了那以后,几次地,由于他们各种原因推脱,时间拖了很久,最终也没有复试,也没有面试。家长就没有办法带着孩子又回去了。

到案发时,刘某仍有52万多元没有退赔给家长。最终,刘某被法院以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罚金人民币十一万元。

花钱能上知名军校?被告人因诈骗获刑5年

无独有偶,在接下来的这个案例中,被告人也是以所谓“军校学生”的身份骗取了被害人的信任。

被告人赵某今年21岁,检察机关指控他在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以能够托关系帮助被害人王某的儿子考上某知名军校为由,先后骗取被害人王某指标费、试题费、请客送礼费等共计45.2万元。

法官介绍,被告人和被害人是熟人关系,之所以能赢得被害人的信任,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周围人都认为他前一年就是通过这种特殊关系进入的这所知名军校。

收了钱之后,有一天被告人赵某神秘兮兮,专门到被害人家里给他的电脑安装了一个软件,然后用特定的密码进入后让被害人答题,说这就是军校内部招生的考试。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朱小皙:被害人答题以后,被告人对被害人说答题的结果不理想,原先说定的知名军校上不了了。但是被告人还有其它的关系,能够帮助被害人上大学。

等待中,被害人眼看着大学都开学很久了,自己孩子上学的事依然没有结果,于是不停催促,被告人都以正在办理为由进行拖延,还截图谎称自己认识电视中的某某领导,事情没有问题。一直到了第二年5月,被害人眼看上学无望才报了警。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法官朱小皙:被害人报案以后,通过公安机关的调查我们才发现,被告人自己上军校的这个身份也是虚构的,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是被告人自己伪造的。被告人对家人谎称自己去上学了,实际上是和自己的一些朋友在一起生活,共同居住在他朋友租住的房子里。

那个所谓的军校考试,也是被告人赵某自己在网上找的题,拼凑后放到一个第三方云考试平台,谎称是军校内部考试而已。

最终,被告人赵某因犯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五年,罚金五万元。

小道消息不可信 高考证件切莫网上晒

高考招生骗局形形色色,哪些较为常见?又该如何防范呢?法官梳理了以下几点,供家长和考生们参考。

高考招生骗局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提前查分”骗局。高考结束,学生和家长最想知道分数,诈骗分子可能会通过家长群或者精准到个人发送“提前查询分数”的虚假链接实施诈骗。

二、“可修改成绩”骗局。诈骗分子谎称有关系可内部操作加分,或者声称可以通过黑客技术进行改分,实施诈骗。相似的还有以“补录名额、内部指标”等名义设置的骗局。

三、“奖学金”骗局。诈骗分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考生身份信息后,假冒教育部门工作人员,以符合“奖学金”“助学金”或“高考补助金”资格为由,骗取押金或手续费。

四、“伪造录取通知书”骗局。骗子冒充高校招生办人员,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打入指定的银行账号骗取钱财。

法官提示,考生和家长一定要通过教育部门和高校的官网来查询、获取高招信息,切莫听信各种小道消息。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刘璐:咱们要认真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心仪的或者是所要报考的高校的招生政策,不要去轻信所谓的内部渠道,其它的特殊录取途径,只要涉及此类信息的都是诈骗圈套。

另外,和高考相关的一些证件也不能随意在网上晒,比如高考准考证、高考成绩单或成绩查询页面、高考志愿填报纸质表、大学录取通知书等。因为这些上面会有考生的照片、姓名、身份证号、准考证号、录取专业甚至大学学号等,如果被不法分子掌握,被诈骗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记者 冀成海 郝亮)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