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003:41星期一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中国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国际视点)

新闻聚焦admin2023-06-12679

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6月5日至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大会主题为“通过包容和有效的多边主义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在全球危机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普及可负担住房、城市气候行动、城市危机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与多层次治理、财政与繁荣等议题。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3416名代表出席大会,另有1000名代表线上参会。

与会代表纷纷呼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携手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方分享了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引发各方关注与好评。很多代表表示,中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期待与中国加强相关领域合作。

采取多边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联合国人居大会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最高管理机构,也是全球有关可持续人类居住和城镇化的最高决策机构。联合国人居大会每4年召开一届,首届大会于2019年5月在内罗毕召开。

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一步加剧国家与地区间的不平等,全球约有30亿人面临住房短缺问题。联合国人居署为此已将适足住房、气候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更好的城市危机管理列为工作优先事项。谢里夫强调,摆在人类面前的挑战巨大,带来积极和变革性影响的唯一途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采取多边行动。

“我们必须要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设想的未来而奋斗。”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视频致辞中说,2030年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已经过半,但全球仍然危机四伏,不平等正在加剧,全球气温上升带来灾难性影响,新冠疫情阻碍减贫进程等。要改变这一切,城市将是关键的战场,同时需要恢复活力和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帮助城市发挥作用。他呼吁各方携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建设和平、繁荣和健康的世界。

大会审查了《新城市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执行进展,审议世界城市论坛报告,展开会议特别主题对话,并讨论人居署新一期战略计划。大会通过了10项决议、5项程序性决定和一项部长级宣言,涵盖智慧城市建设、非正规住区和贫民窟改造、加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适应力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建立人类住区复原力框架等内容。

积极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

北京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世界城市日十周年主题展。展览通过公共产品和合作成果以及全球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展示了世界城市日平台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积极影响和推动作用。

“中国分享的经验值得学习。”哥斯达黎加普里斯卡尔市市长伊丽丝·赫雷拉认为,上海等中国城市所做的创新工作有助于哥斯达黎加应对当前挑战,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碳减排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给出了答案。”肯尼亚土地、房屋和城市发展部官员萨拉·马萨基表示,以中企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项目为例,它助力改善当地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车辆油耗和尾气排放,“体现了绿色低碳理念”。

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推动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边会,重点介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上海指数)”、《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等。“上海奖”旨在表彰在可持续发展领域取得突出进展的城市,鼓励全球城市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合作。“上海指数”旨在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目前该指数在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全球城市开展试点应用。《上海手册》收集整理了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各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发展部部长倪可敏说,中国打造的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便于世界各国交流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马来西亚正与中国加强合作,借鉴中国经验,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

谢里夫表示,“上海奖”的设立,有助于城市更绿色、宜居、包容和繁荣。中国支持的“上海指数”和《上海手册》等工具为渴望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城市提供了参考工具。联合国人居署希望与各国共同借助上述平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乡村振兴和低碳发展带来宝贵经验

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同济大学联合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报告,提出净零碳小镇建设的十项原则,从建筑节能、交通布局、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和废弃物循环、碳排放、绿色就业和生态教育等角度,对建设净零碳小镇提出指导方案。

本届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再度联合发布《净零碳目标下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实践》研究报告,推介乡村振兴与碳中和领域的中国经验。该报告由同济大学伍江、王信研究团队历时3年完成。据团队介绍,低碳转型发展在城市中已有很多实践。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仍存,乡村振兴中如何积极应对碳减排要求和气候变化挑战,需得到更多关注。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十项原则在定海区乡村振兴项目中得到很好的实践。”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代理区域代表布鲁诺·德肯表示,尽管全世界正加速城市化,但至2020年仍有超过40%的世界总人口生活在农村。为尽快实现各国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必须重视为农村地区找到净零碳路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和净零碳发展的案例可为其他沿海和岛屿地区的乡村发展带来宝贵经验。

“该报告最吸引我的是,它很好地把节能减排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与设计部主任萨尔瓦托雷·丰达罗说:“中国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正在为世界开辟新道路。”

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大会全体会议发言中表示,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人居署工作,同人居署一道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新城市议程的落实,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而不懈努力。

(本报内罗毕6月11日电)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