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01:14星期三申请收录标签云 工具箱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聚焦详情页

“雪域秘境”的现代开放之旅——公路贯通给西藏墨脱带来的巨变

新闻聚焦admin2023-05-18421

从波密县城向南,沿着扎墨公路盘山而上,一路上青山葱翠、松涛鸟语,约莫行驶了1个小时车程,来到了海拔4800多米的嘎隆拉山口。尽管进入5月,这里依旧冰封雪裹。嘎隆拉雪山曾是进出墨脱的最大阻碍。墨脱县,位于藏东南、世界第一大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的深处,平均海拔仅1200米,是西藏海拔最低、环境最好的地区,境内自然资源丰富,被称为“莲花宝地”。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墨脱曾是全中国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县,群众出行十分困难,打通通往墨脱的公路成了当地群众世世代代的期盼。

2013年10月,扎墨公路(扎木镇到墨脱)贯通运营,彻底终结了墨脱不通公路的历史;2021年5月,第二条通向墨脱县的交通要道——派墨公路(派镇到墨脱)贯通。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这两条公路的通畅,给世居于墨脱的各族人民生活带来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使曾经的“高原孤岛”,开始迈入现代开放之旅。

扎墨公路 赵东摄/光明图片

天堑变通途

“羊肠小道猴子路,云梯溜索独木桥。”这是以前墨脱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一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了墨脱公路通车前的模样。照片中,骡马运输队在盘山马行道上停歇。“未通公路前,我们的生活物资和建筑材料,只能分季节靠人背马驮,从波密县的扎木镇或米林县的派镇运进来。”回想起当年进出墨脱的情形,德兴村党支部书记罗桑连连摆手。

论修路,墨脱是个“路况禁区”。从20世纪60年代国家启动墨脱公路(扎墨公路)修建计划到2013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中间因地质结构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墨脱公路前后历经5次修建。“墨脱公路全线共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水毁等各种灾害400多处,且其中大部分灾害处治仍是世界性难题。”时任墨脱公路一期项目负责人的邹宗良回忆,“在墨脱公路中,嘎隆拉隧道是‘咽喉’,如果没有这个隧道,一年当中有八个月的时间这条路都是不通的。”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国家通路的决心。“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实施严格的地质灾害处治原则。对于中小型崩塌、对于通过流通区的泥石流等,都要对症下药,再艰苦再困难的地方我们都会把路修过去。”邹宗良说。

墨脱县达木珞巴民族乡贡日村党支部书记次仁桑珠谈及当年公路通车盛况,仍激动不已:“全村的人守候在公路边,每个人都在高喊——墨脱再也不是‘高原孤岛’啦!”在工程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为了确保墨脱公路全年畅通,国家决定修建地质条件相对较好、从米林县派镇至墨脱的第二条通往墨脱县的公路。2022年,派墨公路主体工程竣工,林芝至墨脱的道路里程将由原来经波密县的346公里缩短为经派镇的180公里,通行时间由12小时缩短至4小时。天堑变通途,新建成的派墨公路与原有的墨脱公路共同组成了进出墨脱的交通环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墨脱群众出行难题,墨脱终于向世界敞开了开放的大门。

西藏墨脱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里,群众正在培育枇杷苗。张力摄/光明图片

路通带动产业兴

路通了,琳琅满目的商品、高端时尚的家电搭乘货车,从大山外进入墨脱,走进千家万户。一栋栋用茅草作顶、木板作墙的门巴族吊脚楼逐渐被民族特色浓郁的砖瓦新居取代。曾经闻名高原的墨脱背夫和马帮,就此华丽转身于新职业,成了温室大棚种植者、民宿经营者、货运司机、快递小哥……

天刚蒙蒙亮,格当乡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的黑色反光膜大棚内,到处是群众采摘的忙碌身影。“羊肚菌采摘和运输都得抢时间,色泽好、香味浓、品相好,才能卖上好价钱。”说话间,村民嘎玛吉美钳住羊肚菌根部,轻轻一旋,一株羊肚菌便被熟练地拧下来。

近年来,墨脱格当乡以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林下资源为主导的农牧特色产业。全乡羊肚菌种植面积达60.72亩,截至目前采摘4500余公斤。“墨脱未通路时,即使羊肚菌种植出来也没有销路。”尼日卡林下资源合作社负责人贡秋次仁说,“通路后,我们免费为6个村的群众提供菌包,村民种植的羊肚菌还由合作社保价收购,再通过物流顺利输送到了西藏各地,市场售价一斤达到了650至800元,今年预计为乡里增收85万元!”

巴登村是派墨公路进入墨脱县后的第一个门巴族村庄。村道宽阔整洁,崭新的藏式民居排排矗立,在一栋漂亮的藏式小院内,64岁的桑杰老人编着竹篮笑眯眯地说:“竹编技艺是我们门巴人的绝活,墨脱公路通车后,我们的竹编制品才开始输送到外面售卖,派墨公路修好了,我们又搬下山来,心里更亮堂了!”2021年8月,巴登村搬迁到了派墨公路旁的马尼翁,大马路、统一规划的房间内自来水、淋浴、独立卫生间齐全,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从未享受过如此便利条件的门巴族群众喜笑颜开……交通更便捷了,村里的竹编手工制品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村里在2018年成立了竹编加工厂,除了传统的背篓、手工盒等,村民们还设计了很多竹编新品,有竹垫子、竹椅子、竹沙发等。巴登村驻村工作队瞄准竹编技艺筹措资金开发了门巴小院,将所有带有门巴特色图案的竹编产品嵌入到小院房间中。

既然坐拥派墨公路资源,如何让路过“家门口”的游客进来坐一坐?巴登村第一书记王英围绕交通,布局了村庄产业发展——让游客住在门巴小院泡天然温泉、尝门巴美食,还要串联起村庄沿途的茶园和枇杷园,临走前再为游客送上竹编工艺品作为纪念。“不仅让游客‘看得见、品得好’,还能‘带得走’咱门巴的风土人情。”随着道路的通畅,近年来进入墨脱领略雅鲁藏布大峡谷、老虎嘴瀑布、果果塘大拐弯等自然风光和当地门巴族、珞巴族风土人情的游客逐年增多。2021年,墨脱全域旅游迈上新台阶,旅游人数、收入分别达20.58万人次、7893.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36%、264%。

便利的交通有效促进当地特色农牧业、旅游、商业等长足发展,全面带动百姓增收致富,茶叶、亚热带水果、竹编、羊肚菌、本地木耳等特色产品产业的培育,让老百姓的腰包变得更鼓、日子变得更好,笑容也更加灿烂。据统计,墨脱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6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8.52亿元,年均增长13.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4875元提升至2021年的15278元,年均增长13.5%。

看病上学不再难

“2013年前,医院各方面条件有限,日门诊量屈指可数,碰上危重病患者只能转运,转运路上的病人更像是‘鬼门关上再走一遭’。”墨脱县人民医院邓声敏院长说,去年门诊量超过了3万余人次,大病小病随叫随到,转诊数量变少了,能看的病变多了。即使转运重症病人也能及时送到林芝市甚至市外地区就医,避免病人因二次转运在路上病情加重。

这与交通条件的改善息息相关。近年来,墨脱县人民医院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远程医疗中心等医疗条件焕然一新。在广东援藏医疗人才的帮扶下,不少高校毕业的医护人才涌进墨脱,医院医疗水平得到大幅提升,院里创建“二级甲等”工作正在推进。

“压在墨脱群众心间的除了‘看病难’还有‘上学难’问题。”现为墨脱县完全小学校长的丁会议在2005年毕业后到墨脱县帮辛乡小学任教,回忆起当年乡里的教学条件,他不禁蹙起眉头:“当时用砖混结构修盖的学校已经是乡里最好的一栋建筑,因交通条件差,教师招来了,也留不住。学生上学需徒步一两天,还有大量的学生到了适龄却没机会上学。”2013年10月,公路通车后,越来越多的教师愿意进墨脱教学,家长的教育观念也开始转变。“就拿墨脱县完全小学来说,学校有了多媒体教室、室内篮球场、阅读室,学生可以自由培养兴趣爱好。去年学校有498名生源,今年增加到534名了。”丁会议说。

通往墨脱县的公路 新华社发

创业致富路更宽

伴随着墨脱公路通车,县城面积从1.1平方公里扩大到如今的2.2平方公里。县城中心的莲花公园广场,一到夜幕降临,外观时尚的路灯、带有文化气息的庭院灯勾勒出公园的轮廓,不同的射灯镶嵌在湖水中,把公园映照得宛若仙境,成为墨脱的地标和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莲花公园广场旁的聂萨梅朵餐厅,前来就餐等位置的人排起了队。餐厅老板白玛次仁是墨脱门巴人,3年前大学毕业后自主创业在墨脱开起了这家门巴特色餐馆。餐馆不大,店里装修却十分精致。“以前蔬菜产量小,价格高,供应不过来,猪肉、青菜全是老百姓通过人背马驮运进来的,价格也贵。每到冬天大雪封山,辣椒、茄子等动辄50元一斤。”白玛次仁感慨,墨脱公路通车后,本地蔬菜肉食品源源不断地补给到墨脱市场,量大又便宜,即使想买点稀罕菜也能通过物流送过来,事业发展也乘上快车道啦。

同样是大学生创业,来自德兴乡德兴村的罗布次仁在2015年毕业后决定从自家地里种出“致富果”。“我父母是果农,2000年他们种植过香蕉、枇杷,产量可以,但运不出去,多半浪费了。”罗布次仁说,受家庭影响,自己在外地求学过程中也会针对性地学习水果品种引进和培育基础情况,了解到墨脱气候适合热带水果种植,想到路都通了,何不在土地上动动脑筋。于是罗布次仁通过上网自学,用了一年时间试种成功了百香果、粑粑柑、猕猴桃和火龙果等。“光种出来还不行,得选利润最大的品种,大范围铺开种。像火龙果第一次种植虽需等上两年时间才能开花结果,但两年过后就能实现每半年都是产果期了,那产量高得很!”

2018年,罗布次仁向上级部门申请承包了35亩地,最初投入8万元启动资金全买了火龙果苗,两年后第一次结果,火龙果产量就达到了2000斤,实现了30万元的收益。“我的腰包鼓了还不够,还要把‘致富果’传到更多人手里。这几年我免费把火龙果种植方法教给周边村民,带动了全村人种植火龙果。”罗布次仁眼眸透着精亮,“今年我还想找个加工厂,给大山深处的火龙果披上精美的外衣,争取受到更多顾客的喜爱。”(杜倩 尕玛多吉 石永程)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文章